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11-05宋洪波吴江伟

科教导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小学数学

宋洪波 吴江伟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得到切实进步和发展。数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体现了教学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应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和课堂探究,进行必要有效的课堂练习并及时进行课堂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57

Abstract "Effective teaching" refers to students' practic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eaching for a period of time. Mathematics effective teaching refers to the teach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reflecting the individual value of teaching and social valu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we should create effective situation, carry out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classroom inquiry, carry out the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practice and evaluate the class in time.

Key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ituation

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記住教师讲授内容的5%,学生阅读约为10%。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甚至占到了95%,学生阅读也接近了90%,使大量时间浪费了,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教学效果却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无效教学,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深刻反思过,是否应该认真地去探究一下有效教学呢?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得到切实进步和发展。数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体现了教学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个人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有效情境

(1)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创设良好的情境激趣,能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执教“方程的意义”时,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同色13张扑克牌,分别代表1-13,学生任抽1张,不让老师看到,但老师能猜到你抽到的这张扑克牌是什么,信不信?此话一出,学生们表示不服,跃跃欲试。老师快速而准确地猜出学生抽出的牌,然后问“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学生们兴趣来了,纷纷说“想”,然后我再切入正常教学。用这个小游戏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方程的好奇心,并初步体会方程的价值,在愉快的气氛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课之间的距离,走活了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2)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思考。在数学课上,我们应该创设必要的情境,诱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数学具有趣味性、形象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例如:在执教“垂直与平行”时,教师出示这么一道题:“外国人用惯了刀叉,要使用筷子还真不容易呢?瞧!筷子掉下来了。请同学们猜一猜,两根筷子落地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还拿起两支笔演示起来。很快,学生们举起了手:有的说相交在一起,有的说不相交,有的说平行,还有的直接用手比划起来……通过这么一个风趣的故事,学生很快被吸引,并投入到讨论思考中,借机引入课题,顺理成章,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2 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2.1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并进行“解惑”。

首先,要提问学生的疑难处。老师要主动设置疑点,引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心扉,逐步进入佳境。我曾听过一节名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观摩课:教师拿出体积分别是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两个正方体,让学生估计1立方分米是1立方厘米的多少倍?“100倍、200倍……”最大的也只说到了400倍。

师:同学们,应该是1000倍(惊讶!不信)。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由此引出正常的课堂教学。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积累学生的易错问题,将其作为钥匙引进课题,启动学生思维的火花。

其次,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提问。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应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提问两种图形各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提问,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学会了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

再次,教师还应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据此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2.2 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恰当与否,教师都应该进行肯定和鼓励,并从正面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一课时,学生已经统计出了植树节各组植树情况(统计结果为:一组8棵,二组7棵,三组14棵,四组10棵,五组9棵。由于三组栽了14棵,学生在填表时很顺利,但在画图时不知如何画。)这时有的学生就问:“这里只有10个格,画不开呀?”也有学生组内讨论:“可以接着再画10个格子。”也有学生怀疑题目出错了。

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10个格子不够用了”,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岂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吗?

3 深入进行课堂探究

20世纪中期,在美国,以施瓦布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教育现代化运动”,提出了探究教学,即强调“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要求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我研究能力。

(1)教授学生探究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必须进行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使学生会审题、会猜题、会做题,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如在讲授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回答想法后,再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归纳出:在三角形三条边上各画一条高,计算面积的算式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能够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打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4 進行必要有效的课堂练习

4.1 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是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课堂练习要与之相适应。在讲授“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并应用于生活。据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

根据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长方体表面积并应用于生活。设计了如下练习: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鱼缸,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制作该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这道题要应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但是又不完全相同。

这样设计,既突出了重点,起到强化作用,又能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4.2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和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应依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片面到综合,环环相扣。例如在讲授“乘法运算定律”时,先布置能够直接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基本练习,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巩固基础知识。如:

然后可以布置一些变式练习,如:

最后问学生还有问题要交流的吗?深入探究,补充完善,加深理解。

5 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善教师教学效果。课堂评价有效了,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积极的激励作用、及时的诊断作用、快捷的调控作用、互动的交流作用。笔者认为,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及时、准确的课堂评价语言当成法宝。我国杰出的童话作家郑渊洁在教育孩子时曾经说过:“要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多夸夸孩子,比如他画画时,你就夸他画画好,他唱歌时你夸他唱的好,他折纸时你夸他折的好。总之,无论他做什么,都要夸,他的某一种潜在天赋总会被你激发出来。”及时﹑准确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成效的重型武器。它会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投入学习,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发展。

(2)合理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要关注其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信心。

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小组之间或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方法合理,并巧妙结合,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和探索,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邓志伟.有效教学——问题、理念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2014.

[3] 孔企平,胡松林.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4] 罗杰,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7).

[5] 徐月英.多元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7(8).

[6] 郑越.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有效性情境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