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2018-11-05张继晓

人民论坛 2018年27期
关键词:资源优势人文特色

张继晓

[摘要]设计服务是北京乡村资源优势发展的有力抓手。运用设计的力量来推动北京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向服务型业态转化,将有利于形成以北京鄉村特色资源为核心的服务品牌与品牌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北京 乡村振兴 设计服务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北京“乡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农村”“农民”“农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重新认识和解读北京的“农村”与“乡村”,对指导北京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据北京市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域面积中1.5万平方公里为郊区“农村”,占全市面积的91.5%,是城市面积的11倍。但北京“农村”人口仅占全市人口的13.5%;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总值42亿元,占北京市GDP比重仅2.9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人口比重仅4%,完全从事与传统农业有关的人口比例则更少。种种数据皆显现出北京“大城市、小农业”的特点。

据统计,2017年北京传统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下降8.8%,农业的生产功能进一步弱化;但乡村的资源优势、优质生态环境供给及独特的文化内涵所带来的、反映农业生活功能的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上升到61.6%,其中,旅游服务价值增长8.4%,对农业生态服务的价值贡献率达96.5%。从各方面统计和调研数据来看,北京“农村”之“农”的特征越来越微弱,传统的“农业”“农民”“农村”出现了转变。转变主要显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态资源服务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经济供给向生态优势资源服务供给转变。第二,北京传统“农民”中从业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农场主、专业大户、农业职业经理人、科技返乡人员、大中专返乡生、退伍军人等多种身份从业人员加入到乡村中,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向从事资源经营服务的“村民”“乡民”转变。第三,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村”正向着具有生态资源服务功能、与城市形成互补关系、能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新“乡村”转变。第四,供给服务体系由只能提供单一农产品的传统农村式供给向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优势物质资源和乡村特色文化精神资源的供给体系转变。总体上看,生态环境供给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服务正成为北京乡村振兴供给侧改革的新趋势,呈现出具有多种要素构成、与城市形成互补关系的北京乡村新风貌。

北京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

北京乡村所具有的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是转换乡村新业态、带动就业、促进文化服务、推动北京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是北京乡村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色禀赋。

生态资源优势。生态资源的贡献是北京乡村最大、最重要的优势。近年来,北京乡村的资源优势、优质生态环境供给不断提升。山、林、河、湖、草、田等特色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具备生态环境保障功能,同时也能催生新的生态资源产业和产品,可为城市提供生态产品及服务,直接转化为为城市提供服务的特色三产,并倒逼乡村二产的功能调整与融合。“推动北京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将生态资源通过设计服务的手段,直接转化为让市民“吃得放心、游得开心”的生态资源产品、休闲产品、优质农产品的乡村新三产与二产的融合业态。

人文资源优势。北京的乡村有着独特的生活和文化形态,它是不同于北京“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带有一种区域生态文化环境圈的特征。这种特征建立在“京”文化基础之上,具有极强包容性、地域性、多样性、人文特色的乡村“京韵+民俗”文化。北京乡村人文资源优势,包括乡村的建筑与环境特征、文化传统与民俗特色、乡村生活范式、农耕传统与农业文化、特殊的人文资源等广义和狭义上的人文概念与内容。乡村人文资源作为一种软实力,正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和精神价值。北京乡村“京”韵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的、丰富的、参与性的、体验性的文化服务新业态。

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资源特色是北京乡村振兴发展的两大法宝。生态优势资源是北京乡村振兴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又是乡村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内涵保障。

设计服务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设计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进行预先计划的过程;是把计划、规划、设想提升物化的创意过程;是解决物与物、人与物、人与资源环境和谐关系的创新集成化活动;是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美学相结合的感受体验;是技术、资源商品化的重要桥梁;是增品种、提质量、创品牌的重要战略。设计服务是将各种设计方法服务于需求对象的解决过程。

运用设计服务的创新模式,可将北京乡村富集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特色资源,与乡村休闲、旅游、康养等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能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新业态;同时用新业态倒逼乡村二产,形成以北京乡村特色资源为核心的服务品牌与品牌产品,推动乡村振兴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抓手一:通过设计,创新乡村优势生态资源向生态服务经济转变。基于乡村自身产业发展,生态资源服务型产业将成为北京乡村发展的主流方向。例如,北京乡村特色优质生态林果资源,如板栗、核桃、菌菇、柿子等资源都是初级的收果卖果,尚未形成特色产业与产业服务链。据统计,北京生态资源的林果种植和收益近年逐渐下降,下降率平均4%。运用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助力将这些林果资源与特色食品产业、乡村休闲、农家乐饮食、林果文化体验等相结合,形成特色林果资源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林果资源特色的、回归乡村的田园观光、旅游休闲服务产品和品牌。

抓手二:通过设计提升北京乡村宜居环境的品质。北京的乡村环境与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风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的整体风貌和宜居环境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总体宜居环境需要加大改善力度、加强方法指导。当前,北京乡村还有8.2%的村民使用旱厕,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率只有42.7%,垃圾处理与分类不够顺畅。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握乡村生活方式和乡村的实际需求,在乡村建筑、村域环境、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雨水收集等方面开展综合系统设计,形成改善乡村宜居环境的创新设计模式和方法。用设计把技术与美学融合起来,既解决宜居环境治理中的技术处理问题,同时又将设计的形式美学融入到乡村宜居环境之中。

抓手三:通过设计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传播优秀文化。北京乡村具有丰富的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统乡土文化,可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设计研发、深度挖掘乡村人文内涵,用文化内涵不可复制的差异性来设计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如,很有影响力的“太平鼓”民俗文化活动,其中的服饰、化妆、色彩、道具、步伐、活动氛围等,还都停留在的原始、复古、拿来、臆想的初级阶段,缺少时代元素的融入和创新,与现代人的文化体验和生活需求相差甚远。站在文化复兴的高度上,可用设计创新的观念挖掘“太平鼓”民俗文化活动内涵,把新时代的观念、元素、手法与“戏剧表演+时装设计+休闲文化体验设计+品牌设计”相融合,以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方式来打造“太平鼓”乡村民俗文化活动与品牌。

抓手四:通过设计服务塑造乡村新的生活范式与体验。一味地模仿城市,设计套用城市的生活方式,在乡村是行不通的,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尊重。乡村设计要以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村民需求为主,并兼顾市民需求。乡村旅游观光、休闲观光不只是简单的观光农业、休闲住宿,要在乡村生活范式上找到生发点和创意点,用设计手法放大、优化乡村特有的各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样式、劳动协作、作息休闲等,使其具备观赏、参与、体验的活化性形态。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资源优势人文特色
长江沿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竞争力要素研究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甘肃天祝县青稞产业发展浅析
吉林省花卉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