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2018-11-05刘凤莲韩亚娟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急诊危险因素

刘凤莲 韩亚娟

【摘 要】

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探析有效护理对策。方法:调查本院儿科急诊2017年5月-11月间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情况以及本院儿科急诊2017年12月-2018年4月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接诊的危重患儿院内转运情况,两阶段均纳入病例数190例。对比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危险因素主要与病情有关、与护送人员有关、与护送仪器有关。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对比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提示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所得结果更佳。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实施品管圈护理有助于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转运安全。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020-01

急诊科是外院转诊及危重患儿救治的首诊科室,也是ICU、住院科室、手术室的转运桥梁。儿科急诊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发展迅速、病死率离,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类危重患者需要院内转运进行检查、住院或者手术治疗的情况[1]。转运途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患者病情变化,增加转运风险,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积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将就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间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5月-11月间儿科急诊接诊190例危重患儿以及本院儿科急诊2017年12月-2018年4月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接诊的190例危重患儿为对象,实施前190例患儿中101例为男性,89例为女性。患儿年龄:7个月-8岁,平均为(3.4±1.2)岁。实施后190例患儿中98例为男性,92例为女性。患儿年龄:8个月-10岁,平均为(3.5±1.4)岁。对比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品管圈护理实施过程中共有8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1名医生,7名护士。学历均为本科。

1.2 品管圈实施方法

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安心圈,设立1名圈长,1名辅导员,其余为圈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②确定品管圈主题,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8人参与选题过程,最终确定主题为降低危重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制定规范的转运流程。③利用检查表针对危重转院患儿进行数据收集,查找异常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所有圈员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要因展开讨论,共收集原因57条。制作特性要因图,针对这些原因利用5.3.1评价法进行打分,将统计数据利用柏拉图分析,根据80/20法则,确定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为护送人员不了解病情、转运途中未再次评估、无相应的转运人员资质及考核标准。④对策拟定,对策一为落实交接班制度,掌握抢救流程,医护人员共同护送I级及复苏患儿;护送者熟记患儿的诊断、用药,治疗情况;携带必要抢救药品,转运途中能及时正确给药;在生命体征平稳30分钟以上予转运。对策二为完善转院人员资质及考核,急诊科工作年限>3年可护送II,III级病人;I级经过心肺复苏后患儿必须由抢救室工作>5年、

作者简介:刘凤莲(1980年7月11日),籍贯:云南,名族:汉族,职称:主管护理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具备护理师以上资格护送;每季度进行急救演练,每月对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操作规范进行培训考核。⑤定期总结品管圈的运行情况,及時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1.3 观察指标

①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沟通协调能力评分。采用自制表格进行调查,由圈员8人评分,最高10分,最低1分,总分均为8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本次研究中各项数据组间对比的处理工具,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前190例危重症患儿中共有67例出现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3%,实施后共有34例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降低程度显著(P<0.05)。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均提示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转运是一项主动把流动的ICU送到危重患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也是Ⅰ、Ⅱ、Ⅲ 级患者与住院科室,手术室,转运的桥梁。若不能及时对病人作出准确判断,或者针对突发状况作出准确及时的处理,则可能延误病情和抢救时机,因此,降低危重患儿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尤为重要[2-3]。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使急诊科医务人员具备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患儿提供安全的护理安全措施,同时也可规范转运流程,护送人员能准确评估转运途中的不安全因素,携带正确完好的转运设备和药物,对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置。此次研究中根据JCI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系统且持续改进的转运工作制度和流程,结果显示急诊危重症患儿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为17.9%,有效保证了患儿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但从此次研究中也发现在实施品管圈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不足,需日后改进,如制度和流程规范面较广,难度较大,部分改进措施未能按计划时间内完成。在实际工作标准化制订还需改进、提升,不断完善等等。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其自身病情有关、与护送人员有关、与护送仪器有关,实施品管圈护理有助于规避危险因素,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转运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万红, 夏海鸥, 徐春芳,等.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1):51-55.

[2] 唐金凤.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J]. 心理医生, 2016, 22(30):216-217.

[3] 高海芳, 王抒义, 虞惠群.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6):54-55.

[4] 王冬梅. 急诊成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险因素筛选与MEWS的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

[5] 郝巧云.急诊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05):580-581.

[6] 陆莉金.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5(14):3185-3187.

[7] 李建芳.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研究现状及启示[J].内科,2014,9(02):221-223.

[8] 李银燕,杨秀华,佘东.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426-3427.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急诊危险因素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