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两地”要着力“扬长补短”
2018-11-05孙力舟
孙力舟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重庆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产业技术的连续升级,都在客观上对重庆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要着力补短板、保生态。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着力提升重庆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美誉度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大城市,拥有西部地区较强的工业实力,比如长寿工业园区的量子通信产业集群等占据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高新产业,硬实力卓然。重庆还拥有中欧班列(重庆)和通往新加坡的南向通道,并逐渐发展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交通枢纽,物流极为方便。目前,重庆相对滞后的是“软件”,即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美誉度还有待提升。
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状况:当说起自己是重庆人时,很多外国朋友都表示很少听说这个城市。笔者也常有这种经历,如一位曾经去过67个国家、研究全球传播的美国顶尖学者,在与重庆高校交流之前竟没有听说过重庆;重庆师范大学里来自墨西哥和保加利亚的三位新生,也表示在申请中国学校时并没有听说过重庆,误打误撞来了以后才惊叹于重庆的美丽和宜居。
种种尴尬都说明,重庆在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美誉度方面还需要多多努力。
那么,如何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他城市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笔者特咨询了一些国内外的朋友。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工农州立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系传播学全职教授叶海亚·伽摩利珀认为,重庆可以多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并通过重庆的美景美食等特色来宣传重庆,进而使重庆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各地。
尼泊爾“尼中合作协会”主席普瑞姆·沙格尔·波德尔曾多次访问重庆。在他的印象里,重庆是一个干净、环保的城市,重庆人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对于尼泊尔人民来说,重庆是重要的城市之一。他认为,作为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重庆需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城市的人才交流,特别是与世界主要城市发展“姐妹城市”关系,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在人文交流和商务往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借助“抖音”等社交媒体,今年重庆的洪崖洞、磁器口、李子坝轻轨站火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与国内相似,国外很多年轻人的信息也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因而重庆可以鼓励在国外的留学生或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多多宣传重庆,这有助于重庆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在保护好生态
重庆是一座两江交汇的山城,年均降水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冬季平均气温也高于长江中下游同一纬度的城市,一些植物可以全年生长开花。应该说,重庆的自然生态本来就山清水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黄葛晚渡、字水宵灯、洪崖滴翠、统景峡猿、夔门雄关……重庆一直拥有众多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盛景。因此,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来自叙利亚的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巴沙已经在重庆生活了6年。他主修城市规划,每天都在用专业的视角观察重庆的发展变化。重庆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治安、绚烂的夜景,是他向各国朋友们常常提起的话题。他说,重庆位于三峡工程的上游,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保留了原来三峡的大部分美景,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世界性杰作。笔者在担任《环境与生活》杂志主笔的5年中,也曾经游览了国内外的几十个大城市,而重庆的生态环境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是名列前茅的。
因此,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更应在保护生态上下功夫。比如,在空气质量方面,重庆曾被称为“雾都”,由于特殊的地形,重庆主城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对空气污染的防控就需要更高的要求、更长期的努力。重庆可以利用新技术,尽量规避工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保持甚至强化生态功能。比如,重庆可以尝试使用全世界正在推广的屋顶光伏发电技术,企业使用自身建筑顶棚的太阳能发电,既可以节省高压电远程运输和变电的成本,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着力“扬长补短”,重庆的“两地”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相信爱吃辣的老重庆人和我这样被吸引到魅力山城的新重庆人,不论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将为我们的美丽家园感到自豪。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