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考核的工程图学多元化考核方式研究

2018-11-05何苗魏书华路世青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工程图学多元化

何苗 魏书华 路世青

摘 要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地方工科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为解决传统的以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为主的工程图学考核方式中存在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合理、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考核的工程图学多元化考核方式。通过考核内容模块化、考核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强化了对学生运用图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工程图学 课程考核方式 多元化 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2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traditional final exam, such as single examination form, unreasonable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diversified assessment methods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based on ability assessment.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modulariz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xamination form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method focus o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using graphics knowledge.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 Engineering Graphics; assessment methods; diversific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0 引言

工程圖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一门量大面广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工程图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阅读与绘制产品图形信息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在各高校全面展开。这其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2]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具备了满足未来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则必须通过课程考核来进行检验和评价。然而,传统的以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实际上仅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好的评价,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使之与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从而发挥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 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体系相对陈旧,课程考核普遍采用的是平时成绩(20%)+上机成绩(10%)+期末成绩(70%)或者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的方式。前者通常针对开设了上机实践课的机械类专业,后者主要针对非机类专业。其中,平时成绩一般由考勤、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等三部分组成;上机成绩通过实际计算机绘图操作获得;而期末成绩则通过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获得。这种以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7]

(1)考核形式单一。目前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以纸质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方式具有考试题型标准化、考核内容固定化、评分指标简单化等特点,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较好的评价。但正是由于标准化的题型和内容,不仅使得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很大限制,而且也使得对典型图形的死记硬背等取巧的方法成为了很多学生考试“制胜”的法宝。因此,传统的纸质闭卷考试实际上难以对学生真实的识图或绘图等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更无法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或工程师基本素质进行考核。这就导致很多考试通过了的甚至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到了后续专业课程时,依然存在看不懂图纸、不会绘制零件图或装配图等问题,以至于到了毕业设计时,都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图上作业。从而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直接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

(2)考核内容不合理。由于受限于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目前纸质闭卷考试在考核内容方面更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点线面投影、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视图补全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强,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学好的难度很大。而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时又较少用到,这就导致学生会有学非所用的感觉。另外,有严格完成时间限制的考试内容更注重对知识记忆水平的考查而非知识的运用能力,其本身难以对学生的识图绘图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因此,实际上仅仅通过闭卷考试的内容来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可操作性也不强。

(3)评价体系不科学。传统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通常都采用标准答案来评定成绩。这虽然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减少了人为误差,但实际上唯一性的标准答案是难以评定学生的识图绘图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另外,由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构成的平时成绩则更是缺乏一个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是否到堂上课与学生认真学习并无关联,作业的抄袭现象加大了通过作业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难度,更是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导致主要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平时成绩失去原本的意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手段,考核的结果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调整作用有限。从而导致“考完即学完”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 思路和原则

针对当前考核方式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制定出适应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满足课程教学任务考核需求的考核方式,应遵循以下思路和原则。

(1)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工程图学课程的考核也应该以能力考核为目标,重点突出对运用图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

(2)以多元考核为途径。图学能力考核应是对学生图形表达能力、图形创新意识、识图绘图技能以及工程素质综合考核。单一的考核手段显然无法完成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因此,只有通过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评,才能满足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

(3)以促进教学为重点。课程考核不仅要完成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而且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明确教改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课程考核不是仅仅得出一个对最终教学目标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来促进教师持续不断地优化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体系,当前考核方式的改革应采用能够同时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高低的考核办法。因此,基于上述思路和原则,结合新形势下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图学考核方式改革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

3.1 考核内容模块化

工程图学课程的考核应符合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并结合当前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将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和技能)和学习过程融合到一起来考核。从而改变传统考试的以知识点为主来选取考核内容的方式,实现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全面评价。

教学内容考核学生对课堂所传授的图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可分为图学基础、专业应用和制图技术等3个模块。图学基础模块主要考核的是图学理论部分的知识,包括投影法、二维绘图基础、三维绘图基础等内容。专业应用模块考核的是图学理论在具体工程领域应用时所定义的标准、规定或方法,包括视图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化工制图、电气制图等内容。制图技术模块考核的是图形表达手段和方法,包括徒手绘图、尺规绘图、二维CAD绘图、三维CAD建模、制图测绘等内容。

学习过程考核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由于能力需求的多样性,学习过程考核应注重从课堂内外的多个角度来评价学习情况。同时由于能力的形成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学习过程考核也应该体现出对学习过程的持續观察和记录。学习过程考核分为日常积累和持续提升等2个模块。日常积累模块主要对课堂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考勤、平时作业、职业素养等内容。其中,职业素养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职业道德等能力。持续提升模块主要对课堂外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等内容。其中,竞赛包括所有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各级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职业资格认证包括权威部门或者业界公认的机构开展的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如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AutoCAD工程师认证等。

上述5个模块内部均可划分出不同的子模块。对于工程图学的考核来讲,均应从以上5个模块来考核。但每个模块具体考核什么内容,则应根据实际开课的专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比如,机类专业要求学生能迅速看懂一般零件图或装配图,能合理使用尺规工具测绘所给零件或部件,画出正确的生产草图和总装图。而非机类则只需要学生能看懂一般零件图或装配图即可。

3.2 考核形式多样化

工程图学课程的考核应根据不同考核模块的特点与技能要求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改变单一的以纸质试卷考试为主的状况,并且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以及课堂内外的全过程,从而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

纸质试卷考试能够很好地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依然可以作为图学基础和专业应用模块中理论知识部分内容的主要考核方式。但是需要对考试的题型做一定的调整,尽量少出甚至不出主要考死记硬背内容的客观题,而多出以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为主的主观题。比如相贯线/截交线的画法、组合体的二补三、剖视图的环法、尺寸标注、标准件/常用件改错、零件图/装配图的读图等内容。

随着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项目式教学法在图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专业应用模块和制图技术模块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实施时,非常适合采用综合性设计项目、小型综合性设计项目、知识点项目等不同类别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这两个模块来说,应采用开放式大作业+课程答辩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其中,开放式大作业是图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制图技能的综合展示,包括徒手绘制草图、尺规绘制专业图纸(如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计算机二维绘图/三维建模等。大作业的题目应尽量以真实的机械产品零部件为主来设计,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开放式大作业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强调图纸或模型绘制的基本技法、制图标准、绘图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基本职业素养。大作业完成后应采用答辩的方式来考核。答辩的内容可以是点线面投影、表达方法、零件结构及功能等理论知识点,也可以是粗糙度、公差与配合、装配关系等综合性知识。通过答辩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传统的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课堂内教学过程的考核,一般采用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工程图学考核方式将考核内容分为日常积累和持续提升等2个模块,分别用于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从而打破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关注教学过程考核的模式,使得考核过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依然可以用于日常积累模块的考核。但应随着教学手段的进步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而有所改进。如随着慕课、二维码教材等技术的应用,可尝试采用在线答题、在线讨论、在线作业等方式来进行日常积累模块的考核。而职业素养的考核不用单独来考核,而是可以分散到课程答辩、课后作业、课程表现等考核中来评定。持续提升模块考核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情况,可采用第三方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如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各级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通过第三方规范化、标准化的考核,不仅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并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持续提升。

3.3 评价体系多元化

模块化的考核内容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成绩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体系应以“技能评价为本,兼顾知识评价”为基本原则,将课堂内与课堂外考核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工程图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避免单一考核手段带来的无法客观反映学生技能水平高低问题。具体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针对模块化的考核内容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方面做了优化。在评价方式方面,引入定性评价,针对除终结性考试之外的其他考核方式,都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对一些难以量化的考核内容(如技能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多维度的考核内容,也可以增加定性评价的准确度。并且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实现有效的互补,从而对学生的能力做出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

在评价主体方面,将学生和第三方都纳入评价体系中。特别是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加强对其自身能力的全面认识,提高其判断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评价,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行。特别是在分组考核的时候,可以由教师给出小组的定性成绩。然后由学生通过组内互评,将定性成绩转化为一个定量分数(而组内成员分数必须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就能够从某种程度上避免组内抄袭的情况,也能够避免定性评价结果容易“趋中”,拉不开被考核者之间差距的弊端。

另外,针对机类和非机类的不同专业,由于其专业对工程图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不同,对不同维度的考核内容,其权重应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对参加课堂外学科活动的学生,应根据其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如竞赛获奖或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等)给予其额外加分(但最终成绩不超过100分)。通过加分项环节的设置,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科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付出的努力有更多的回报。

4 结论

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基于能力考核的工程图学多元化考核方式。该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图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更加合理、考核形式方面更加科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客观。从而改变了传統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秉枢,高树峰.谈工程图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工程图学学报,2008.29(6):1-6.

[2] 熊志勇,罗志成等.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J].图学学报,2012.33(2):108-112.

[3] 张化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考试改革问题探索[J].职教通讯,2016(18):78-80.

[4] 娄晖.形成性评价在工程制图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与研究[J].石油教育,2016(1):98-101.

[5] 徐跃增.现代工程制图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7):89-91.

[6] 梁培生,吴巨龙,朱波,叶福民.工程图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4):165-167.

[7] 颜科红,张国新.开放式过程考核在《工程制图》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66-68.

猜你喜欢

工程图学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图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初探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