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茶里烟花回望宋时文明

2018-11-05胡艳丽

产权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明

胡艳丽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这是范仲淹所写下的《斗茶歌》,歌中记录了在宋代盛极一时,后来却泯灭于时光之中的斗茶艺术。斗茶是以团茶为基础,即茶叶采摘之后,经过洗涤、蒸芽、压片去膏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制成茶饼,这就是“团茶”。待要饮用之时,取团茶磨末,调制成膏,而后“点茶”。

“点茶”技艺,炉火纯青便可称为“分茶”,北宋《清异录》中记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可谓出神入化。宋代文人雅士亦喜斗茶,所谓斗茶,主要“斗色斗浮”,色是指茶汤的颜色,而浮是指茶沫咬盏的时间。想着宋人斗茶时,小小杯中“乳雾汹涌,溢盏而起”,是否令人心驰神往?何以今日国人之饮茶,如牛如马?再无大宋时期的精致、优雅?更无这份绝技传世?

千古兴亡,朝代更迭,多少往事,都付笑谈!经历元朝游牧民族的统治,再经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粗放式习惯引领,那些曾经精致优雅的社会风俗,便被引领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茶艺如此,其他的生活习俗亦如此,著有多部有关宋史研究作品的吴钩,在新著《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一书中,屡屡发出这样的慨叹。

一个如此精致、优雅的宋朝就这样泯灭于时空之中。时光转瞬千年,那个风雅的宋如今只能在故纸堆及文物中去找寻。在书中,吴钩以北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为引,辅之以衍生本及其他史料、绘画作品,在近千年以外,慢慢还原宋时京都人的生活日常,还原那个被陈寅恪先生鉴定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时代。

宋代的画作,写实性极强。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宋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衣着服饰、街市建筑及风俗礼仪,就连商家的广告招牌,在图中都清晰可见。对于研究中国各种史学的学者来说,《清明上河图》确为一处富矿,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宋画,则是通往宋朝这个氤氲着风雅之气的朝代的一条宜人小路。

在这条小路上,宠物猫狗不时露出可爱的小脑袋,宋时蝴蝶也蹁跹而飞,与人相应而戏。池边溪畔,有稚子戏鱼、江湖之上有“仙翁”垂钓,各色水果、蜜饯、干果摆上货架,酒店、茶店在京城林立。顺着作者指引的那一条宋画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宋时蜡烛摇曳的微光,桌案之上竞相绽放的插花,以及“瑞脑销金兽”的香炉,以及宋人分茶时那杯中绽放的清雅。

宋时的家具也着实令人喜欢。床与塌、案与桌、椅与凳、屏风、台、架、几,都是那么简洁而有韵致。正如吴钩所言“宋式家具的审美风格,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致审美时尚在器物上的凝结,也是宋朝文人闲适、优雅生活的折射”。宋时的高型家具,都有一种卓然而立的士大夫之风,不饰奢华,坦荡独立。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清朝时的家具,豪华、艳丽,总是有种将所有的繁华复丽都穿在身上的暴发户感觉,有时,越繁复的装饰越暴露了主人内心的空洞,就如同元青花的大气高远,与清时瓷器,尤其是乾隆及以后瓷器的艳俗之别。

历史永远曲折向前,一个时期文化冲上高地,而另一个时期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跌至低谷或者转向,个中滋味,只待后人慢慢品饮了。只是,那些优雅,那些高贵,一旦被破坏殆尽,再想从人们的骨子里生出来,可就难了。

书中用各种画证,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宋代,人们打官司上堂是不必下跪的,平民见到官员甚至是皇帝,也不必诚惶诚恐,屈膝伏地。至于现代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动辄下跪的镜头,多是今人的凭空臆测。当然这种臆测也是有原因的,书中记述:至迟在明代,跪迎圣驾已列为国家制度,“洪武五年定:车架出入,有司肃清道路,官民不许开门观望、行立,所在官员父老迎驾者,于仗外路右叩头俯伏……”。清承明制,下跪似乎便成了清朝子民的家常便饭,打官司要跪,下级见上级要跪,地位低下的见尊贵的要跪。这身体上的一跪容易,精神上要想再站立起来就难了。

为了进一步还原宋代的真实面貌,吴钩又对唐宋之画进行了梳理比对,这一比对居然比对出了一场“城市革命”。吴钩推测,唐末由于五代战乱,很多坊墙倒塌,到了宋初,居民自行扩建建筑物,侵街不断,导致坊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管理森严的“坊市制”“夜禁制”也开始瓦解,城市居民获得更多的自由,城市商业得到空前发展。

商业的发展,开放、自由是前提,宋代开封的夜晚“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瓦舍勾栏,酒楼茶坊,笙歌不停,通宵达旦”,这既是当时开封人生活富足的表现,也是政治开明,民间充满活力的一种侧证,但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这样的夜夜笙歌中,宋朝也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假如《清明上河图》及作者所引述的史料能够代表宋朝整体的面貌,而不仅仅是倾全国之力所供养的京都繁华,那么,除去战乱,宋朝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理想国了。只是,繁华旧梦,毕竟只集中于宋时的都城,《清明上河图》以外的民生凋敝,朝廷内部不断累积的矛盾,都绝少出现在传世的宋画之中,也不在本书作者呈现分析的范围之内。

不论是书中所展现的宋时文明,还是那些遗失的士大夫精神,恢复并还原它们,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去追问、探寻这些千年前的文明遗失、消解的原因,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更有利于今时社会文明的再发育。

猜你喜欢

文明
文明礼让
文明礼让
礼让文明
文明的摇篮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醉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和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