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018-11-05季明鑫
季明鑫
(鸿富晋(精密)工业太原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混凝土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规定配比的搅拌、浇筑与制作等工作。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对整体高层建筑质量带来影响。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1 影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1.1.1 原材料
砂子的细度和含泥量多少,石子的压碎程度及级配是否达标,水泥的强度及体积安定性等,都会对施工质量稳定性带来影响。
1.1.2 调配比例
混凝土调配时,水的用量主要是按照粗骨料的规格来确定,为了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还需要按照实际的填充情况进行调配。
1.1.3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振捣棒插入应迅速而准确,拔出应缓慢进行。在模板支设的时候,需要满足其牢固性要求,并及时清理表面。不同模板之间,不得存在任何缝隙。
1.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2.1 实时监测原材料
为了满足混凝土结构质量要求,就需要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1.2.2 科学配制混凝土
(1)水泥: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级,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 d或90 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的要求。
(2)粗骨料:采用碎石的粒径 5~25 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减少水泥总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 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泥水化放热量,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掺合料: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不仅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形起润滑作用,大大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可泵性,可明显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5)外加剂:为了满足砼的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砼的初凝时间控制在5 h,终凝时间控制在12 h为宜。此外,可加入微膨胀剂,提高抗渗性能和抗裂性能。
1.2.3 监督浇筑、振捣、养护过程
针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以及养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强调其监督与管理,并且指派相应的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以保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实证分析——以大体积混凝土为例
本次研究的筏板基础底板,经历了50多个h,才完成浇筑,并且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持续进行了14 d,在各种技术措施的保障下,温度的监测和养护工作都能顺利完成。
2.1 裂缝防治
(1)合理优化设计配合比。为满足混凝土早期强度要求,可选择中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做好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在混凝土材料中适当的添加II级的粉煤灰或矿渣粉,并且添加一定的膨胀剂,直接替代后浇带的作用。为了防范冬季出现冻害,还可以适当添加防冻剂。
(2)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性能的一致性,同时应该防范附加应力的出现,避免混凝土自身出现开裂的情况。
(3)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可及时利用棉布进行覆盖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保温养护和保湿养护,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及时测温。
2.2 实施效果
在本工程项目中,每间隔6 h会进行一次温度测定,这一工序会持续进行3 d。基于实际情况,需在工程之中设定6个测点,其最大温差为17.5℃,但是没有超出大体积混凝土所规定的25℃标准值,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在经过现场实地检验之后,大体积混凝土的筏板基础没有明显的施工裂缝和施工冷缝出现,整体混凝土的实体质量能够达标。
通过混凝土内外温度实际的测试,其混凝土在浇筑完成3 d之内,其温度测试从1到6测点,自上而下的温度如图1所示。
图1 6个测点各位置实测温度曲线
基于图1的分析,大体积混凝土从浇筑完毕到养护第3 d,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经过实际温度温差测试之后发现,都没有超出要求的25℃,本工程选择的混凝土保温方案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3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施工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对今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