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
2018-11-05郑厚江
郑厚江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贵州 遵义 563100)
所谓脑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中风发病半年后,仍旧存在半身不遂、口歪、语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这类症状的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近几年来,脑中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脑中风后遗症也相应增多,影响着个体与家庭的幸福感。针对该种现象,临床一直在就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进行研究。在中医中,将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不同类型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者MRI检查,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会第4届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按照《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辨证分型[2];(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气质性疾病;(3)患者以及家属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56~78岁,平均(66.2 3±4.2 9)岁,病程6~1 2个月,平均(8.21±0.32)个月;
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5~77岁,平均(66.0 2±4.1 2)岁,病程5~1 2个月,平均(8.12±0.43)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250 mg+生理盐水250 mL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氯化钠100 mL+神经节苷脂60 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30 mg口服,每日1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1)补阳还五汤方剂为:黄芪60 mg,当归尾、丹参各15 g,赤芍、桃仁、地龙、红花、川芎、牛膝各10 g。以水煎服,取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针对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以益气通络;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郁金以祛痰利窍;心悸、喘息,加桂枝、炙甘草以温经通阳;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以舒筋活络;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以通络,下肢瘫软无力者,加川断、桑寄生、杜仲、年膝以强壮筋骨,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血瘀重者,加莪术、水蛭、鬼箭羽、鸡血藤等破血通络之品。(2)针灸。取患者的上肢外关、肩髃、合谷、下肢足三里、环跳、阳陵泉。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穴位选择,如果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取哑门和廉泉;如患者存在口眼歪斜,需要加地仓、颊车。单手直刺,以小幅度平补平泻的方式进行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除上述穴位,半身不遂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取接续经气之意;上肢还可取肩髎、阳池、后溪等,下肢还可取风市、悬钟等;病程日久,上肢瘫可配大椎、肩外俞,下肢瘫可配腰阳关、白环俞等;如患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配取曲泽,腕部配取大陵,膝部配取曲泉,踝部配取太溪,乃阳病取阴之意;如语言謇涩,配哑门、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并以艾草点燃,放置于足三里上方10 cm处进行熏灸。
1.3 评价指标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其进行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评估。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能够生活自理,在影像学检查下梗死灶范围缩小软化;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且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在影像学检查下梗死灶缩小软化60%以上;无效:不符合以上两项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种族,且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2.03±7.48 9.32±3.12对照组 38 22.83±7.12 16.93±5.72
3 讨 论
从中医上看,中风是因素体肝肾不养、气血失调、风邪入侵、脉络痹阻而导致的脑部损伤。在西医治疗中,以血栓的消除为主,但是,效果较差。在中医中,选取的补阳还五汤,其包含的药物具有保护血管,预防痉挛,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再加上针灸能够刺激患者的经络,运气行血,滋养脏腑。两者联合运用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气虚血瘀型脑中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