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冷敷护理技术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热毒蕴肤证)的临床观察

2018-11-05侯嘉庭匡星宇张惠娟

关键词:冷敷丘疹性皮炎

侯嘉庭,匡星宇,张惠娟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皮肤科,新疆 昌吉 831100)

接触性皮炎主要是指皮肤在于外界物质接触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属于慢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包括两种,分别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主要是因化学刺激所引起的,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因Ⅳ型变态反应引起。其临床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想要更好的治疗接触性皮炎在治疗前应先掌握患者的致病原,从而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原,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各类食品、用品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患者在就医后很难发现致病原,从而不能彻底与致病原隔离开,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接触性皮炎通常选取皮质激素,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其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中药治疗、使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及时缓解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十年间采用马齿苋、凌霄花、苦参煎汁冷敷护理技术治疗接触性皮炎,发现冷敷疗法效果优越于湿敷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昌吉州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面部接触性皮炎(热毒蕴肤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43例,年龄21~58岁,病程<7天。所有患者均给于氯雷他定10 mg每日早晨口服一次,及皮肤科基础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7例(给予马齿苋、凌霄花、苦参煎汁冷敷)与对照组35例(给予上述药物湿敷)。

1.2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皮肤病学》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

中医症候分型标准符合2009年12月第一版《中医皮肤性病学》热毒蕴肤证诊断标准:起病急,在接触部位出现鲜红色水煮斑片,边界清楚,表面有密集的红色丘疹,自觉灼热瘙痒;伴心烦,口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1.3 治疗方法

马齿笕15 g、凌霄花9 g、苦参10 g,加水300 mL,浸泡1 h,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制,第一次煎制20 min,第二次煎制15 min,将两次药液合并共200 mL,放入冰箱8℃冷藏为冷敷护理技术应用,放在室内常温保存为湿敷护理技术应用。对照组湿敷护理:将6层纱布浸泡于常温20℃中药汁中,取出后以敷于面部不流药汁为宜,湿敷面部,每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2次/d,每次间隔6 h,两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冷敷护理:换液为8℃的冷藏中药汁,方法同前。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瘙痒感、灼烧感、红斑丘疹、皮损面积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间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

两组患者在瘙痒感、灼烧感、红斑丘疹、皮损面积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s,分)

表1 两组间治疗前病情轻重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t=0.539、0.124、1.840、2.465、0.420,aP>0.05

组别 瘙痒感 灼烧感 红斑丘疹 皮损面积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治疗组 2.68±0.43 2.73±0.44 3.00±0.41 3.01±0.21 0.22±0.07对照组 2.75±0.39a 2.71±0.57a 2.77±0.38a 3.19±0.25a 0.23±0.08a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瘙痒感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灼烧感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红斑丘疹及皮损面积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数据并无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1

组别 瘙痒感 灼烧感 红斑丘疹 皮损面积治疗组 治疗前 2.6 7±0.4 2 2.7 2±0.4 3 2.9 9±0.4 0 3.0 0±0.2 0治疗后 0.6 8±0.6 8*▲ 0.3 1±0.4 5*★ 0.3 9±0.7 3*#1.9 5±0.6 1*#对照组 治疗前 2.7 5±0.3 9 2.7 1±0.5 7 2.7 7±0.3 8 3.1 9±0.2 5治疗后 1.9 7±0.7 4* 2.0 0±0.5 2*0.8 5±0.6 9*2.1 0±0.9 3*

3 讨 论

因诱发接触性皮炎的因素不同所以命名也有所不同,如因漆刺激而引发者,称“漆疮”;若因贴膏药引发者,称“膏药风”;此外亦有钮扣风、湮尻疮、麦疥、谷痒症、粉花疮等称谓。无论命名如何,在现代医学中均将其视为接触性皮炎。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足、皮毛腠理卫外不固,复感毒邪,毒热蕴于肌肤,热入营血而发病[2]。

猜你喜欢

冷敷丘疹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何时热敷何时冷敷
鼻舒朗冷敷凝露
冷敷热敷,各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