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饶市临床分离的436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8-11-05虞春华高建华巫婷玉

关键词:烯类埃希菌青霉

虞春华,高建华,赵 明,巫婷玉,柯 慧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2.数学教研室,江西 上饶 334000;3.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1885年Escherichia首次从动物肠道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1],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一类正常菌群,近些年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它可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而使细菌对相应抗生素产生耐药。自1983年德国首次发现产ESBLs菌株后,该菌株的流行越来越严重,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临床上由ESBLs菌株导致的耐药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和研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上饶市人民医院各科送检的感染标本中分离的436株大肠埃希菌标本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收集了上饶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临床送检的住院患者的中段尿、血液、痰、分泌物、胸腹水、粪便、脓液等各类标本。没有重复菌株。

1.2 仪器与试剂

细菌鉴定仪是Del96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细菌测定系统诊断试剂是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培养基购自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菌株鉴定与药敏实验

菌株经Del96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和药敏分析。

1.4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药敏结果

436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复方新喏明、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65%以上,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40%~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呋喃妥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2%。见表1。

表1 436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

2.2 产ESBLs与非产ESBLs菌耐药性比较

43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ESBLs菌株221株,检出率为50.6%,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一致。ESBLs阳性组细菌对氨苄西啉、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00%(221/221)、头孢曲松为97.3%(215/221)、复方新诺明72.3%(160/221)、左氧氟沙星51.5%(114/221)、环丙沙星52.9%(117/221),对呋喃妥因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0.4%~4.6%),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敏感。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发现ESBLs阳性组细菌对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组细菌,采用SPSS16.0汉化版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3]。见表2。

表2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素的耐药性比较

3 讨 论

大肠埃希菌是目前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关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日益增多[4-6],本课题发现的细菌相关耐药性比早期吕卫东等人报道的要高[7],表1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6.2%、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65%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较高(43%~46%),说明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出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目前临床腹泻治疗常规用药已不是抗生素,但分离的菌株仍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耐药,说明自然界中的大肠埃希菌已获得了耐药基因。

产ESBLs菌株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产ESBLs菌株多为多重耐药菌,这些产酶菌株分布广泛,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抗生素习惯和种类不同,各地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也各不相同。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趋势出现差异,其中对氨卞西林、复方磺胺等药物的耐药率上升明显[9]。因此及时准确检出ESBLs对防止产酶菌株的流行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ESBLs菌株的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10],表2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100%,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率达9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较高达50%~75%,说明临床上ESBLs阳性株已出现多重耐药现象。产ESBLs菌株对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相对较低(0.4%~4%),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全敏感,该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在临床上仍可作为ESBLs菌株重度感染的首选药。ESBLs阴性菌耐药结果显示除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庆大霉素的耐药率(66.5%、44.1%、41.3%)较高外,其余均<40%。对比ESBLs阳性菌与阴性菌耐药谱,结果表明大部分ESBLs大肠埃希菌已获得多重耐药性,且ESBLs阳性株对多数抗菌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的耐药性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反而明显高于ESBLs阳性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点值得研究者关注。

研究结果表1显示本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出现了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大于65.0%同时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高达69.0%,说明这些药物已不能作为临床治疗的经验用药。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20%,药敏结果显示,经验用药可首选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极低[11],本院分离出的436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也高度敏感,这与国内的报道一致,因此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重度感染时的最佳选择。但本院出现了4株耐碳青霉烯类的泛耐株,且都耐14种抗生素以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其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且毒性低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抗菌药。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的推广,该类药物的耐药株的出现在各地报道也相继增多[12],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出现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0.6%比国内相关报道[13]结果更高,临床医生更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临床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特别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更严重。由于细菌的耐药性主要由质粒介导,且耐药基因可随质粒在菌群间相互传播,从而导致产ESBLs菌在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14]。因此,医院要重视细菌耐药性问题,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做好细菌耐药的防控,临床医师则应该合理使用抗菌素,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感染的爆发。

猜你喜欢

烯类埃希菌青霉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2020年凉山彝族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检测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耐碳青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adeB基因检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
美国多个州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