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11-05邓利利
邓利利,况 杏
(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江西 高安 330800)
新生儿在临床中是指未满月的婴儿或出生时间未超过28天的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外界变化。但由于其自身抵抗能力较弱,极易受内外在因素影响,故而对其实施护理时应格外细心和认真,确保其正常发育[1]。本院就62例新生儿采用抚摸护理干预开展研究,旨在为明确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的效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5例,日龄2~25 d,平均(13.2±1.4)d;参照组男17例,女14例,日龄3~24 d,平均(13.3±1.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抚摸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实施护理前护理人员需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内容在无菌调价下实施,根据新生儿皮肤状态,可释放采用润肤油处理,以轻柔手法抚摸新生儿周身皮肤,每次以15~20 min为宜,2次/d,连续抚摸7 d。抚摸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自身情况,按照背部、胸部、头部、腹部及四肢等顺序依次进行抚摸,手法尽可能轻柔,抚摸后使用无菌毛巾对新生儿皮肤进行擦拭,避免菌落诱发感染或不适。
1.3 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护理满意评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后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满意评分以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判定标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4/31),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84%(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
2.2 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16±1.44)分,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73.66±1.25)分,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18,P=0.000)。
3 讨 论
以往临床针对新生儿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身体对其健康进行评定,并通过对其实施常规护理确保其健康生长。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新生儿仍旧存在哭闹、黄疸、发热等不良反应,影响其健康及生长状态。因此,有必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措施干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抚摸护理是临床针对新生儿常用的保健技术之一,极具科学性,采用正确抚摸可对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进行增强,有效促进新生儿成长[2]。本研究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满意评分较高,表明采用抚摸护理可充分满足新生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需求。证实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抚摸护理能够刺激其皮肤触觉压力感受器,增强其自身抵抗能力,降低黄疸对新生儿健康状态造成的影响,使新生儿能够以良好状态生长。
综上所述,将抚摸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有效防止黄疸及哭闹、黄疸、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