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明挖施工中的应用
2018-11-05刘卓敏
刘卓敏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00)
1 引言
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地下空间的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土木工程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围岩等级低、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尤为突出。为了适应这些复杂的地下环境,地铁设计和施工人员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冻结法施工方法。由于冻结法施工适用于地下水的各种地基加固排水,不易出现薄弱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地铁等地下空间的开挖。
2 工程概况
某地铁线路采用明洞开挖法和盾构法施工。根据线路情况,应在一定位置设置区间联络通道和污水泵房。联络通道的间距约为13.5 m,顶盖约为24 m,地下水位埋深约为8 m,模拟的地点是渭河的一个高洪泛区。连接通道和污水泵房位于砂质土和淤泥层中。淤泥层厚度为13.5 m,场地地下水属于多孔潜水。没有明显的承压。地下水位稳定,埋藏4.1~12 m,水位2~3 m,在联合调试试验中,应在西宝高速涵管和地铁涵管下穿行。目前地铁施工和验收标准仅限于30 mm,一般来说,沉降量很容易超过极限,两条高速铁路线路产生的沉降值非常严格,累计沉降量不超过5 mm,单日的沉降量不应超过1 mm。接触通道的开挖轮廓均为中粗砂,渗透系数大。施工中可能出现大的沉降甚至坍塌。区间盾构施工被描述为“沙丘中的洞口和深水中的潜水”。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满足地面沉降的要求,采用水平冻结法加固地层,在接触通道的施工中采用了矿山开挖法。
2.1 施工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由于工作条件的复杂性,相关人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即周围土体的注浆或冻结处理[1~3]。考虑到粗粒土的渗透系数大、水头高的特点,最后决定采用冻结法加固地层。冻结法是在地下结构施工前用人工制冷冻结结构周围的含水层,形成临时承重和隔水的冻结壁,满足施工的安全要求,然后进行施工。在冻结壁的保护下构造结构的方法,如图1,“冰箱原理”的原理是将原来的土壤变成人工冻土,改变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然后加强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在该工程中,冻结土壤中的水,然后冻结冰中的孔,并完成接触通道的建造。冻结体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防止地下水侵入,保证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的安全问题。与注浆法相比,冻结法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好。冻结后,土体强度大幅度提高,温度越低,强度越大。冻结壁形成后,室内无裂缝,具有良好的隔水效果,保证无水环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2)灵活性好。冻结法可形成连续冻土墙,冻结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控制冻结壁的形状和范围。此外,冻结壁的强度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冻结管拔出后,土体不会立即融化,为正常施工提供了时间条件。
(3)适用范围广。与各种条件下的注浆条件相比,冻结法适用于各种含水岩土,也可应用于高水压、高矿压地层。
图1 冻结法示意
2.2 冻结法施工工艺及要点
冻结时间约为40 d。冻结时间可分为主动冻结期和维持冻结期。从地面冻结到冻结壁,满足设计要求所需的时间称为主动冻结期。为了保证在开挖和衬砌结构过程中的安全,冻结壁将继续将制冷能力输送到冷冻机,以在冻结壁期间保持冻结壁满足设计要求,这被称为维护周期。冻结期结束后,部分土壤水变为冰,然后将天然岩土转化为人工冻土。大部分项目,包括这个项目,都用盐水冷冻,氯化钙溶液可以用于盐水中。为了减少金属管的腐蚀,可以在溶液中加入钠重质络合剂或氢氧化钠。此外,冻结壁的平均温度与开挖深度有关,最低盐水温度决定冻结壁的平均温度。
施工完成后和验收后,拔出冰箱,解冻地面。冷冻机和冷冻池如图2、图3所示。
采用冻结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冻结过程中土体体积增大,为了顺利施工,必须设置泄压孔。土壤的压力是由土壤中设置的压力计决定的。精度应大于0.02 Map,当压力计的量程达到0.2 Map时应进行减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监测地表沉降和其他沉降,以确保施工安全。为了防止水流和沙流影响正常的开挖和施工,需要安装防护门,防护门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由于冻结法施工温度较低,在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应为特殊负温混凝土。另外,由于冻结法施工需要大的供电,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供电不足,需要在设备上增加一系列应急备用设备,如发电机等。
图2 冷冻器
图3 冷却池
2.3 冻结管布置
为了使地层温度变化更加均匀,应合理安排冻结孔的位置和数量。在该工程中,接触通道内的冻结孔数为80个。具体冻结孔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冻结管布置剖面
3 数值分析
3.1 模型综述
整个模型长34.734 m,宽43.664 m,高16 m。隧道衬砌厚度为0.3 m,喷射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配制而成。接触通道的初始支护为空心注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初始支护厚度为25 cm,初始锚杆长度为3 m,衬砌厚度为30 cm,混凝土均为负温混凝土。该模型在应力和变形方面得到简化,即采用二维板单元模拟喷浆混凝土,并通过一维埋桁架模拟锚杆。模型的大小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接触通道的上部距地表约24 m,上层为淤泥层,下层为淤泥层。淤泥层厚度约为13.5 m,冻土厚度约为10 m。
接触通道的施工仿真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第一阶段,打开安全门以使主隧道上的安全门不起作用。在第二阶段采用开挖渠道,采用侧开挖支护方式对渠道土体单元进行钝化,激活初始支护和边界。在第三阶段,两个衬砌将激活初始衬砌和边界钝化,以激活两个衬砌和边界。在第四阶段,挖掘喇叭口,并让喇叭口处的土壤被钝化,以激活喇叭口的初始分支和边界。在第五阶段,喇叭口的初级分支和边界被钝化,以激活喇叭口两个衬里和边界。在第六阶段,开挖冻结站的相对侧的段,并对主隧道的相应段进行钝化。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3.2.1 地表沉降分析
绘制了地铁隧道在两种不同施工条件下的累积沉降曲线,并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如图5~6所示。图5示出了左侧高速涵洞的累积沉降曲线,图6示出右侧的高速涵洞的累积沉降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MIDAS/GTS模拟冻结法的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误差较小。图5中左地铁涵洞的最终沉降量为1.8mm,冻结法施工接触通道的最终沉降量约为1.9 mm,模拟法的最终沉降量约为7.1 mm,超过最大允许值。因此,施工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图6中,右高速铁涵最终沉没。冻结法施工的接触渠道最终沉降量为2.1 mm,冻结法施工的最终沉降量约为2 mm,模拟法的最终沉降量约为7.9 mm,超出最大允许沉降量,施工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2.2 接触通道的收敛性分析
图7是普通开挖方法完成后接触通道的垂直位移云图,图8是冻结法完成后接触通道的垂直位移云图。接触通道顶部的最大位移高达40.3 mm,底部最大位移可达55 mm,而接触通道顶部接触通道的最大位移仅为接触通道底部3 mm底部的4 mm,可以使用冻结法。这对于维持联络通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连接通道的地面位移值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与隧道段接触的喇叭口位置处的地层位移最大,发现应力集中是整个联络通道的薄弱部分。因此,对联络渠道的建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接触通道截面形状的不连续性,在不连续的位置也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这些部位进行适当的支护,为施工安全提供保证[4~6]。
图5 左侧地铁涵洞累计沉降曲线
图6 右侧地铁涵洞累计沉降曲线
4 结语
冻结法施工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侵入,保证复杂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的安全性。与注浆法相比,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冻结法可分为六个阶段:钻孔、插管、冻结系统连接、设备调试、冻结、验收和解冻。为了使地层温度变化更加均匀,应合理安排冻结孔的位置和数量。冻结法可明显降低地表沉降和地层位移,其中地面沉降值减少约73%,联络通道地层位移减少约90%,最终结果符合要求。因此,建议采用冻结法加固地质条件复杂的、含水率高的地层。
图7 普通开挖地层沉降
图8 冻结法开挖地层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