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5例足癣患者微生物学调查及药敏分析

2018-11-03黄梦雅赵明丹王晋蜀赵秘密周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足癣革兰葡萄球菌

黄梦雅 赵明丹 王晋蜀 赵秘密 周汛

(1.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重庆 400021;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16)

足癣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既往调查显示约有40%足癣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1]。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真菌的生长,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足癣高发地重庆一直缺乏足癣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2016年7~9月我科对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135例重庆地区足癣患者进行详细临床资料收集,完善真菌、细菌培养及细菌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岁;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足癣患者。排除标准:入组前4周内曾系统应用过抗真菌、抗细菌药物,2 周内曾局部应用过抗真菌、抗细菌药物。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5 例经真菌镜检明确诊断的足癣患者,其中男性56人 (41.48%),女性79人 (58.52%)。患者年龄18~72岁,足癣各年龄段就诊人数各不相同 (见表1)。其中体力劳动71人 (52.59%),从事脑力劳动64人 (47.41%),工作种类以公众服务类 (75人,55.56%)及临时工或无工作 (48人,35.56%)为主。

表1 足癣各年龄阶段就诊人数

135例患者中42.96%患者伴随瘙痒症状,查体情况详见表2,足癣分型详见表3。60%患者伴有甲真菌病、手癣等全身其他部位浅表真菌感染。32人 (23.70%)有明确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为肥胖,共11人 (8.15%),其次为糖尿病和湿疹患者,均有8人 (5.93%),再次为荨麻疹和免疫缺陷患者,分别为3人 (2.22%)、2人 (1.48%)。在所有患者中,73人既往有外用药史,均为间断使用药物,连续治疗时间≤2周,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病情反复发作。

表2 足癣患者查体情况

表3 足癣分型

1.2 病原微生物分离与鉴定

真菌镜检 刮取患足皮损于载玻片上,滴入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并轻压以加速角质溶解。显微镜下明确找到找到菌丝或出芽孢子则诊断足癣 (见图1)。

图1 真菌菌丝

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在患足真菌镜检阳性的同一部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使用无菌棉拭子擦干后取材标本,涂布血琼脂平板,长出的细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VITEK2进行鉴定。

真菌培养鉴定 予75%酒精消毒真菌镜检阳性的部分,取皮损接种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基内,置于25℃内恒温孵箱培养观察14 d,记录菌落生长变化情况。制作小培养基,挑取斜面菌落接种于小培养基上,置于25℃内恒温孵箱培养观察7 d,直接镜检观察镜下形态以确定菌种。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与回顾性分析研究,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真菌培养结果

135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中128例 (94.81%)真菌培养阳性,分离出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共126株 (98.44%),其次是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白念珠菌各1株 (0.78%)。

2.2 细菌培养结果

细菌培养阳性129例,分离出病原菌14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3株,占97.28%;革兰阴性菌4株,占2.7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 (17.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7株 (72.79%,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32株、溶血葡萄球菌19株,山羊葡萄球菌15株,科氏葡萄球菌7株,人葡萄球菌5株,施氏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4株,巴氏葡萄球菌3株,以及其他少见葡萄球菌共17株),溶血性链球菌1株 (0.68%),变化考克菌1株 (0.68%),革兰阳性杆菌9株 (6.12%);革兰阴性杆菌4株 (2.72%,分别为杰克棒状杆菌、食神鞘氨醇杆菌、不动杆菌、成团肠杆菌各1例)。其中有1例患者同时培养出4株不同细菌,2例患者同时培养出3株不同细菌,12例患者同时培养出2株不同细菌。不同类型的足癣细菌检出率不同,详见表4。

2.3 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表4 不同足癣类型的细菌检出率

本次研究对94株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株,革兰阴性杆菌3株。具体结果详见表5~7。

表5 细菌对8种常见药物敏感性情况

注:SA.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NB.革兰阴性杆菌;ND.未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中部分菌株未做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西丁、克林霉素的药敏试验。革兰阴性杆菌中2株未做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药敏试验

表6 细菌对7种常见药物敏感性情况

注:SA.金黄色葡萄球菌,Co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NB.革兰阴性杆菌;ND.未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中部分菌株未做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西丁、克林霉素的药敏试验。革兰阴性杆菌中2株未做氨苄西林、四环素的药敏试验

3 讨论

表7 细菌对检测的15种抗生素耐药数

临床上,依据患者皮损表现可将足癣分为五型:角化过度型、丘疹鳞屑性、水疱型、趾间糜烂型、体癣型[2]。本次调查显示足癣非免疫缺陷患者独有,合并肥胖、糖尿病、湿疹患者相对多见,但与性别、职业无明显关系,说明足癣具有普遍易感性。同时,因其具有传染性且大部分患者对病情的不自知、不了解可引起全身其他浅表部位真菌感染。既往的流行病学显示我国足癣[3-9]的病原菌与世界各地[10-12]基本相似,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也有白念珠菌等酵母菌。本次重庆地区的足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既往其他地区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可能原因为:真菌多样性较低,致病基因稳定,较少出现变异;大部分患者没有正规就诊及治疗,导致红色毛癣菌很少被彻底杀灭,依然大量存在于患者及环境中。

足癣伴有的瘙痒及异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诱发细菌感染可导致丹毒、蜂窝织炎等并发症,更影响真菌的彻底清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的种类与足癣类型无明确相关性。在135例足癣患者中,129例分离出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占65.31%。耐药菌占76.60%,在患足部位分离到高耐药的细菌,可能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真菌难以彻底清除的原因。

足癣是临床常见病,由于患者的不就医、治疗疗程不够完善、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足癣患者中细菌分离阳性率高,耐药率高。高细菌定植率可能与足癣破坏皮肤屏障有关,而对红霉素、青霉素类的高耐药率提示了可能与患者长期不规律使用同类抗生素有关,故建议不常规使用该类抗生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足癣。同时,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足癣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也存在一定的耐药率,而对较少使用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耐药率较低。目前,低耐药率的抗生素暂时没有外用制剂,且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系统使用抗生素疗效比外用效果更佳。足癣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不易根治,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将成为临床治疗的下一步方向。

本团队将进一步研究细菌定植或感染与足癣的关系,于临床上常规联合外用敏感抗细菌药物以观察是否可缩短足癣治疗疗程,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以期宏观了解微生物组与足癣病情的发生发展、病情严重程度、治愈情况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足癣革兰葡萄球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夏季“脚气重”,用醋泡真的有用吗?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得了足癣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
葡萄球菌重症感染68例的临床分析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