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位美国人关注的上党炎帝
2018-11-02郭存亭栗彦阳齐小艳
郭存亭 栗彦阳 齐小艳
百谷山,也称柏谷山、北珏山,俗称老顶山,位于长治市区的东北处。百谷山,东依太行山脉,山势蜿蜒,磅礴陡峭;北接卢医山,群峰耸翠,葱郁叠嶂;西临上党盆地,田野棋布,乡村隐约;南连五龙山,巍巍壮观,绵延百里。百谷山自古就为上党盆地东部的天然屏障,在《辞海》中对百谷山是这样解释的:“百谷山,在长治市东北,和太行山、王屋山相接,相传神农尝百谷于此。”在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里还称赞百谷山:“风洞泉谷、崖壑幽隧,最称佳境。”在乾隆版《潞安府志》中则是这样描述的:“峰峦耸秀,为郡城之座山。”因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在此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开创了古代原始农业文明而得名。
在百谷山上有五峰,俗称五顶。从南至北依次为新顶、奶奶顶、玉皇顶(碧霞峰)、南顶(梳妆楼)、老顶(北珏顶)。在新顶以东、碧霞峰以西的山坳,建有神农庙,即滴谷寺,在滴谷寺的周围原建有躺佛寺、侧佛寺、参佛寺、开化寺、九华寺五座寺院,今已废。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仲春上甲日致祭。”《太平寰宇记》中提到的“山建庙”,就是指百谷寺,即炎帝神农庙,如今在滴谷寺村仍遗存有其庙的残址。《潞州志》载:“神农寺,在城东北一十三里百谷山上,北齐后主武平四年建。世传神农尝百谷于此山,因立庙焉。国朝登载祀典,洪武四年正神号曰‘炎帝神农氏之神。”由此可知,百谷山神农庙的创建时间为公元573年,比公元967年創建的湖南炎帝陵还早394年。宋治平二年(1065),秘书监知军府事陈述古曾游该庙并作诗纪游,诗中这样写道:“潞子国头销白日,神农祠畔辗朱轮”。百谷山这座创建于北齐的神农庙,历唐、宋、金、元直至明清时代,历经重修补葺,一直完好地保存下来,可惜的是在20世纪40年代不幸毁于兵火。在其旧址的一块残碑上有这样的记载:“百谷山主祀炎帝神……为炎帝栖身之所。”我们今天登上百谷山,只能在遗存的残址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诗篇中领略其当初的风采。然而,在1935年,一位叫保罗·E·阿道夫的美国医生来到百谷山,在1500多年前东晋北齐时期的神农庙拍摄下了神农祀殿与炎帝像,成为百谷山神农寺与炎帝像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历史见证。
保罗·E·阿道夫登上百谷山寻访神农庙
保罗·E·阿道夫,1901年8月14日出生在美国费城,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学习了四年,完成了内科专业学习后,于1929年10月离开美国,冒险乘船来到中国,那一年他28岁。在保罗·E·阿道夫来中国之前,他的哥哥已经在中国北平(今北京)的一所大学担任生化教授。保罗·E·阿道夫到达中国后,先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所教会学校学习汉语六个月。之后,被分到山西临汾的一家教会医院任住院医师,开始了他的工作。1930年夏,保罗·E·阿道夫与费城的女友定婚;1931年6月,他们在北平举行了婚礼。在北平欢度蜜月后,被派遣到中国内地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医院——山西潞安医院,即洪恩医院。保罗·E·阿道夫任洪恩医院的院长,取中国名字窦润生。内地会在潞安府大北街创办的洪恩医院建于1915年,医院设有手术室、化验室、病床近百张。医疗设备、仪器均从美、英进口。当时,该院医疗技术较高,加之药价实行“富高贫低”的做法,深得下层民众欢迎,成为“晋东南一所有名的医院”。
87年前的潞安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在由保罗·E·阿道夫所著、杜永刚先生翻译的《艰难的历程》里有详细的记载:当时的潞安府所管辖的区域也称为上党地区,大约有200万人口,但是境内没有铁路,离这里最近的铁路也有120英里,交通不便,基本上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城市。(潞安),虽然说这个城市远离沿海身处内地,与外地相对隔绝,并且在日本人占领之前一直没有铁路,1939年日本人占领之后才把铁路修起来。
保罗·E·阿道夫来到潞安,非常喜欢上党文化,尤其对炎帝文化了解得很清楚。在《艰难的历程》里这样写道:潞安府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在中华文明的早期,文明的曙光已经照亮了潞安地区。在家里,我坐在写字台前,向东眺望,就能看见几英里以外的太行山脉。据传说中国医药的鼻祖炎帝神农氏于几千年前就在这里开发农耕,发明中医药,引领汉族文明的进步,后来成为了这个民族的首领。因此可以说我是生活在具有深厚医药文化传统氛围之中的,在随后的章节中还要详细描述经过我调查了解后获得的有关这位首领的更多故事。
1935年的晚秋,百谷山已是叶黄果落,此时,中国基督教内地会通知保罗·E·阿道夫离开中国潞安返回美国继续深造,要他1936年的春天启程。这时的保罗·E·阿道夫想到马上就要离开潞安了,决定走之前再详细了解一下他所工作地区的古老文化和习俗。于是,他在一位中国学者的帮助下,登上了百谷山。在《艰难的历程》里第十一章《潞安的历史与传说》这样写道:
潞安所在的地区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传说的神农是中国古老医药之父,也被称为农耕之神,生活在公元前2838至2698年之间,是这一地区的部落首领。
从山西百谷山看长治市的雪景
潞安府城区东北方向约4英里,有一座在太行山脉中称为北口山的山峰。在这座山峰的半山腰上建有一座寺庙——神农庙,据传说这里是神农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神农在这里教化民众,普及农耕,推广了五种不同的谷类农作物,使这里的人们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逐渐进化到居有定所,种粮种菜的文明社会。他还被认为是古代中草药文化的奠基人,据传说他自己亲自品尝各种草药,然后告诉人们不同植物对人的治疗效果是什么。有一个传说甚至说他的胃壁有一块像镜子一样的东西,从那里能观察到各种药物如何起作用。
潞安府城区以南30英里有一座大的寺庙,据说神农死后就埋在这里。这座庙位于太行山脉的一座高地,寺院高大的围墙上竖立着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面刻着古代留下的文字,讲述的是有关寺庙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庙宇都坐落在高山上。据传说,这是因为远古的时候山西全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水下,只有这些山头高出水面。
我能在这些地方考察旅行并进行一些探险,得益于一位中国学者的帮助。他帮助我解说这些石碑上雕刻的文字,研究这些远古留下的记录,这使我对中国古代文明留下了非常深刻和良好的印象。的确,大量的古代传说似乎在我的眼前勾画出一个生动的画面,这些名胜古迹是记载这些传说的载体,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古迹与世界上其他的古迹不同,其他的古迹只能告诉人们事件发生的时间,让人们追述过去,甚至到摩西时代。
山西百谷山庙中神农像
通过保罗·E·阿道夫的回忆录,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美国人对中国炎帝文化的认识程度。他提到的潞安所在的地区,也就是上党地区,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罗·E·阿道夫直接指出:历史上传说的神农,是中国古老的医药之父,被称为农耕之神,生活在公元前2838年至2698年之间,是上党地区的部落首领。他特别提到了潞安府城区东北方向约4英里的百谷山的山峰,在这座山峰的半山腰上建有一座寺庙——神农庙。据百谷山神农庙旧址上的一块残碑记载:“百谷山原有祭祀炎帝神农庙宇三座:其一在山之半腰滴谷寺中部;其一在百谷山西麓關村;其一在百谷山之南麓柏后村中。纪念炎帝神农的山洞三座,泉一、井二、碑刻若干。”保罗·E·阿道夫所说的百谷山半山腰神农庙,就是滴谷寺中部的神农庙。他们走进神农庙,上党的古代传说似乎就在保罗·E·阿道夫的眼前,为他勾画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百谷山曾是神农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在保罗·E·阿道夫的眼里,神农炎帝是中国古代中草药文化的奠基人。在百谷山的名胜古迹面前,保罗·E·阿道夫欣赏着记载历史与传说的碑文,他感叹着历史的变迁:(上党)这里的古迹与世界上其他的古迹不同。可喜的是,保罗·E·阿道夫登上百谷山时,还带着照相机,拍摄下了神农庙里的炎帝像。
百谷山神农庙炎帝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530年。那么,炎帝长什么样子?
相传炎帝是“人身牛首”的样子,头上长角,属于牛图腾。史书对于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的记载,最早始于东汉建安年间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神农氏的母亲“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这时,距炎帝神农氏时代已有大约三千年之久,其记载内容应来自于民间野史或传说。这是一种超乎于常规的记载和传说,有夸大或演绎的存在。但从民间传说推断,有可能是炎帝神农氏的头部某处与牛相像,也有可能是受炎帝部落的牛图腾的影响,把炎帝的模样演绎为“人身牛首”。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炎帝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传说是这样的:炎帝的母亲女登是一位美貌女子,喜欢游山玩水。一天,女登在华阳山游玩时,遇到一条神龙,在她想离开时,被神龙缠住了,之后她就怀孕了,就生下了炎帝,一副人身牛面还长着角,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变成人类的样子,这也就是我们在庙宇常见的炎帝造像,其头上长着两只犄角的原因。还有传说,炎帝体型巨大,全身有棕色毛,其面部板状,大部为红色,在额头和眼睛旁还带有三个角的金黄色的头冠。然而,保罗·E·阿道夫拍摄的百谷山神农庙炎帝像可不是什么“人身牛首”的样子。其实,炎帝神农氏是人类的祖先,他是不会长着“牛首”的。通过保罗·E·阿道夫拍摄的神农庙炎帝像可以看出,百谷山炎帝像就没有长角的。
在历代史书和全国各地林林总总的炎帝像中,因年龄、相貌迥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有的有角,有的无角。虽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炎帝的崇敬,但对于我们这个习惯于把祖先的形象作为崇拜偶像的民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炎帝的造像倾向于神化,使人产生威严、敬畏之感;而百谷山的炎帝造像则没有犄角,主要是突出了炎帝开创农耕文明的时代特色。过去一些民间祭祀中,让炎帝神农氏头上长上一对牛角,可能就是基于那些久远的传说;同时也寄托着人们一种善良的愿望。老百姓是种田的,神农氏是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农耕”又是和“牛耕”相通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牛是勤劳和善良的象征,所以神农氏自然就和耕牛连在一起了。事实上,人文始祖再伟大也是个“人”。从炎帝这个名字就可以理解,炎谓火也;火,是人类进入了文明启蒙的象征。因炎帝教会人们刀耕火种,所以被尊为神农氏,道教尊其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保罗·E·阿道夫笔下的上党神农氏炎帝
保罗·E·阿道夫是一位医生,作为一位美国人,在潞安工作时非常关注上党文化,尤其是上党炎帝文化。保罗·E·阿道夫在到达长治之前,就读到中国历史上记载神农帝的书籍,通过书籍资料使他明白了:炎帝是中国古代医药学之父,在距离潞安府30里之处(后来的长治)教导人们种植五谷,为了纪念神农,建立了庙宇。保罗·E·阿道夫对此产生了兴趣。他到达长治后担任传教士和医生,工作之余,他就开始寻找纪念神农炎帝的这一标志性建筑,由于当地居民似乎对此不感兴趣,导致寻找无果。最后,他在《长治县志》中找到了大量关于类似的记载。他不但登上百谷山寻访炎帝庙,还到了高平羊头山,祭祀了炎帝陵。在保罗·E·阿道夫的笔下,神农炎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药师、农业家。以下是阿道夫对上党炎帝文化考究的记载:
神农:古代药师和农业家
神农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838—2698年。据说,他属于现在贵州省的苗族。另说,当他在位时期,长治是一片湖,只有太行山没有被淹没。同样有趣的是,他的医药和农业试验场地距他的墓葬百里。我们希望通过民间口口相传、阅读当地文献、石刻、县区考察和图像资料来了解神农。
神农的医药和农业试验场地
人们把长治县的百谷山看作是神農为了医药事业尝百草的地方,并在此发现了五谷。这些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当地人从食肉的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民族,这也是后世医学和农业的开始。尽管有些信息可能不准确,但必须承认城市和中国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贡献。《长治县志》是了解神农的最好资料:百谷山位于县城东北部,距潞安府13里,海拔3000尺。它是长治县最高的山,也被称作“柏谷山”。
山西长治县及其周边地区图
据《潞安府志》记载,神农在此尝百草,发现了五谷。之后,人们在此建立庙宇来纪念他。庙宇和雕像历史较为古老。北齐时期(550-577),庙宇被重修。明朝洪武四年,庙宇得以再次翻新。清朝顺治十二年被再次修缮。
当庙宇在明洪武四年被翻新之际,潞州府府尹王琦在庙宇中树了一块石碑,保留至今。碑文大致如下:
洪武三年,为了纪念著名山神和河神纪念碑的修复而在此立碑。火神,神农雕像位于百谷山东北12里处的潞城。百谷山的半山腰之处是一处空地,由此处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及其周边。这里就是神农尝百草之处。庙宇坐落在山南。北边是先前就已经树立的佛像,神农像位于庙东,此处比较狭窄。神农休息之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国家命令移走佛像,重申鉴于神农的功绩,他的像应位于主庙。看护人居住在主庙的东部和西部。大门对面是戏台,朝西是睡佛庙。
明朝诗人王铎在游百谷山写了《过百谷山偶题》一诗:
草径通幽曲绕村,路从石上蹑云根。
太行来脉中天近,炎帝神功万世尊。
深谷风生松有韵,巉岩雨过藓添痕。
更看千丈山头柏,长共青青古庙存。
神农墓葬
神农墓位于高平的羊头山,距高平市30里,距长治市90里,建立在太行山的南部斜坡上。晋东南的河流被太行山分开,向北向东分别流入河北省,向南流入河南省,最后进入黄河。
此处有一座摆放多尊雕像的庙宇。然而,神农像被佛像所替代。诸多石碑提供了大量关于墓葬的信息。墓葬位于庙外的北边,风格类似中国皇帝的墓葬,如河北的西陵。
保罗·E·阿道夫的回忆录
石刻中年代最久的可追溯到元代至大年间(大约1308年)。石刻不仅记录了高平的古称,而且提供了一些神农墓的信息:“在古代,墓葬周围有一面环形墙,但某一个时期被毁了……现存资料并没有关于庙宇修建时间和修建人的记载。当地居民认为神农教会了这里的人如何种植谷物。”
评论
需要注意的是,据说神农教会了这两个地方的人们种植五谷。有理由认为他确实做了这些事情。但是,在解读一些相关资料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与中国神话传说有关,因此,不能过多依赖这些细节而去审视历史传统。但可以说的是,我们有6个世纪之前关于这些标志性建筑的记载。我们已再次阅读了这些碑文,当我们参观这些地点时,历史记载的可靠性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上党炎帝,发明了农耕事业,开创了农耕文化,并为此贡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生命。保罗·E·阿道夫在潞安工作期间,登上百谷山寻访神农庙,还到高平羊头山祭祀炎帝陵,他的照片与文字记载,为我们今天研究、开发上党炎帝文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