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从心理层面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

2018-11-02徐榜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寄宿生农村初中策略研究

摘 要: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强化必须要根据初中生普遍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在心理层面上探究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文章就针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最终探索出从心理层面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望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能够加以采纳。

关键词:农村初中;寄宿生;心理层面;自律性提升;策略研究

一、 引言

农村初中寄宿生正处于逆反心理的萌发与形成阶段,在校生活中自我行为举止约束力不强,以及课堂学习中需要教师约束行为习惯也是最主要的行为特点。为此,在加强自律性培养的策略方面,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文章就立足于注重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的培养、为寄宿生提供心理疏导平台、引导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向行动自律的转化三个方面,制定出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

二、 农村初中寄宿生的行为特点

(一) 在校生活中自我行为举止約束力不强

农村初中寄宿生学习和课余生活都局限在校园之内,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同学之间往往友谊十分深厚,彼此之间的行为举止都非常随意,这就导致寄宿生之间的嬉戏打闹非常常见,而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可以反映出寄宿生自我行为举止约束力不强的特点。很多寄宿生认为彼此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行为举止没有必要加以约束,久而久之影响了他们自律性养成。

(二) 课堂学习中需要教师约束行为习惯

在课堂学习中,寄宿生之间往往会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从事某一项活动,课堂中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很多时候教师必须暂停课堂教学来维持纪律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显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 从心理层面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

(一) 注重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的培养

农村寄宿生自律性的加强必须先从心理层面入手,只有寄宿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应自觉克制、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自律性。为此,必须把注重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为此,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班主任,注意到从心理层面提高寄宿生自律性的必要性,注意到应从培养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方面入手。例如,很多寄宿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起居中都存在时间观念淡薄的情况,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时间规定。为此,笔者针对学生这一情况进行相关的心理暗示。主要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将“守时”的必要性向学生阐述清楚,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未来走向社会,遵守时间约定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然条件。第二,针对如何做到守时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不同的任务来合理地安排和规划时间。第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把“时间观”,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帮助学生能够意识到遵守时间约定能够在他人心中所产生的作用,这样寄宿生自觉遵守时间的意识由此形成,长此以往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就能够得以养成。

(二) 为寄宿生提供心理疏导平台

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不强,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教师和学校怎样要求往往学生都不愿意遵守,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确保增强寄宿生自律性。因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平台则是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关键所在。注重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但是学生往往会受到逆反心理的影响,自律意识很难战胜逆反心理,由此导致学生有自律意识但很难做到自律。因此,教师接下来要帮助学生抑制逆反心理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寄宿生自律意识战胜逆反心理,帮助寄宿生走向自律的道路。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针对学生日常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找到学生不愿意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原因,从而为之提供正确的引导。例如,很多寄宿生喜欢与教师“对着干”,了解寄宿生普遍存在这一心理的基础上,笔者以学生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谈,了解到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成就感。找到这一原因的同时,笔者针对某一个寄宿生进行意义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行为过度为自身和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寄宿生认识到这一点后在行为举止上有着明显的收敛,这恰恰是寄宿生自律性提高的一个表现。

(三) 引导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向行动自律的转化

在培养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和有效疏导寄宿生逆反心理的基础上,最后一步就是要引导寄宿生自觉心理意识向行动自律的转化,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自律。引导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两个方面:第一,要以结合寄宿生在校的日常生活起居。向寄宿生讲“大道理”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必须要结合寄宿生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引导,先肯定寄宿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自律意识,然后根据生活中的某一件事进行强化,这样寄宿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做某一件事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度”,行动上的自律由此也会得以展现。第二,要鼓励寄宿生监督教师,并且进行自我反思。无论是走读生还是寄宿生普遍都能清楚看到他人的缺点,但是不能正视自身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鼓励并接受寄宿生的监督,并且要求寄宿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样在无形中帮助寄宿生形成自觉心理意识向行动自律的转化。

四、 结论

从心理层面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绝非易事,需要广大教师结合寄宿生行为特征,积极、正确的认识寄宿生的心理发展动态,由此从心理层面制定出加强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的策略。可是,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学者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为全面提升农村初中寄宿生自律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卫东宁.浅谈青少年自律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李丽坤.青少年自律意识养成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徐榜,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云表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寄宿生农村初中策略研究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