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8-11-02袁新民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摘 要: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此同时,数学是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实现学生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新课改推动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而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自然也离不开创新教育。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如问题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依赖教师的答案,而不敢发出质疑的声音。形成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创新思考的氛围,如课堂中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在课程进度的压力下,知识点一带而过,学生即使出现了质疑的萌芽,也在接下来的知识讲解中被“扼杀”了,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关键。

一、 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乐于思考

教学实践不是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能形成相应的课堂氛围,而学生能否积极地融入这一氛围之中则直接影响着起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的高低,也影响着其创新意识培养效果的好坏。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僵化而生硬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高高在上,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俯首帖耳,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无法构建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氛围,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探索。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转变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七巧板”作为教具,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拼图,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创意拼图的动画视频,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意设计中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

二、 开展课堂合作,让学生乐于交流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占据核心位置,教师滔滔不绝的知识传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成为的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索则成了其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那么已经习惯了“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师生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角色转变呢?合作学习则是推动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学生个体思维有限,且绝大多数小学生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同龄人的帮助下,对知识难点进行探索则成了教学实践中的必然选择。例如在“厘米、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个,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鼓励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对书中所给出的厘米、米等距离单位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利用工具实际测量一下课本、铅笔、橡皮等物品的长度,同时集思广益,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常见物品的长度。而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形成创新思考,还能够促进其合作精神的形成。

三、 组织动手操作,让学生乐于实践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的确,大脑和双手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动物种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双手和大脑的有效配合是我们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上。如利用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下意识的思考,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手脑配合失去平衡,如目前许多小学生数学成绩优异,但是在生活中却非常低能,这与这种失衡的教学培养方式不无关系。基于此,在小学数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手脑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根据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建立联系;或者利用数学教具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突破思维障碍,形成创新实践能力。

四、 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乐于探索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确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技巧,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则是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才是我们得以不断进步的关键。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提问者,在备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问题、答案进行预设,而学生只能在预设框架内进行思考、解决。这种训练只能是对学生数学技巧的训练,而不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针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创新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例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并在不断的加减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思维的矛盾中实现创造性地思考。

五、 强化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创新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创新并不是在谁的催促下实现的,而是在个体的主动探索中实现的,在创新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就是其继续创新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该仅限于对教学效果的关注上,还应该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例如在“乘法与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在语言的激励中,必然会踊跃参与实践,并在创新思考与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六、 结语

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教师的全面引导,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主思维发展尚不健全,对于教师的引导依赖性较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吸引下,逐渐产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海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2]曹英彩.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6(28).

[3]李宽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11).

作者简介:

袁新民,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万载县马步乡新民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教学实践培养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