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1-02杨吉措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创新

摘 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提倡教与学的创新,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儿童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土壤里剥下创新的种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更要有创新精神。当人们谈起曹冲称象的故事,就会对这个孩子的聪明机智叹服不已,佩服他在解决难题时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勇于创新。所以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填鸭式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几乎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顽疾。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战略工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仅凭多年教学的一点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 注重创设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应根据语文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巧妙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把学生带入富有情趣的情境之中,把学习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进去,愿意动脑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当老师拿出一个乒乓球作道具,写下“取乒乓球”四个字,让孩子画乒乓球,喜欢乒乓球的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乒乓球怎么了?谁取乒乓球?怎么样取?当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老师随手画下了一条水沟。哦,孩子们恍然大悟,乒乓球掉进水沟里去了!是怎么掉进去的?怎么取出来呢?当老师及时板书一个“巧”字时,孩子们的胃口又被调了起来,是谁巧妙地取出了乒乓球呢?带着一个个的问号,孩子快速有效地读完了课文,并兴奋地讲述了巧取乒乓球的经过,文章很自然地读懂了。老师依旧抓住一个字“巧”字,将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有更巧妙的办法取出乒乓球?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奇思妙想,畅所欲言,提出了灌气等十几种取乒乓球的办法。学生这样积极地参与学习之中,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二、 优化设计思考题

从设题的目标性、科学性、典型性入手,围绕“检测学生知识预习、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将思考题的优化设计贯彻始终,要在发展思維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扎实基础,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发展,针对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或能力点,体现“精”和“准”,即找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精心设计和选择典型性训练题,以活化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大胆的想象是创新的起点,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思维顺利展开。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际活动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想象,有助于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参考书中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观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更大范围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立足教材内容,让学生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开阔思路,积极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人云亦云,不唯书本、不唯老师是从,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除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老师可以问学生:看到课文题材你知道了什么?有的说这次课题和以往的课题有些不一样,有的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和感叹号呢?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呢?这是一条什么鱼?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结果把鱼放了吗?这些回答,无不闪烁着发散思维的火花。

四、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谁能更多地发现问题,谁就有可能实现更多的创想。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那样:“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能力,教师设计教学时,必须要有吸引学生思考的亮点,特别是要削减那些肤浅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思维流畅。精简课堂提问,适当延长提问解答的距离,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较为充足的思维空间。

五、 强化学生的互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

杨吉措,青海省果洛州,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创新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