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怎样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11-02王兴华
摘 要: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远远大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如何适应初中数学的难度,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知识更为琐碎,关系更为复杂。故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推动教学进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实用型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认识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知识点间的复杂关系,巩固知识体系。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概念地图,是一种利用图像将思维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它是由英国的托尼·博赞提出的思维模式,被应用于记忆、学习等领域,帮助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外界的各色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并以不同词语为中心展开,以整合信息间的关系。由根到茎,从树干到枝叶,级级清晰,层层分明。由此,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相连接,使之成为有条理性的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掌握。接下来,本文将根据已知的思维导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其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 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新知识时,传统教学往往只是将凌乱的知识点一股脑地丢给学生,不进行整体的归纳梳理,学生得到的常常只是一团凌乱的“毛线团”。为摒除这一弊病,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先带领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后,再一步步地去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也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建立起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理清条理。
以《函数》的教学为例子,这一板块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如若学生对相关知识没有清晰的认知,抑或是对知识点间的联系不够了解,都有可能导致解题速度阻滞。故而,教师可采用图文并用的方式,将知识点一一罗列,研究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和曲线切线的关系,从而勾勒出函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此外,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准备不同的知识体系,因材施教,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二、 培养发散性思维,改善復习效果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要求学生要能在脑海中迅速找到相关知识点,并使之有组织地呈现。如此,解答时学生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并用的方式,将知识点分门别类并进行排列组合,使各级关系一目了然。使用思维导图学习和复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避免某一环节的缺漏。
此外,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不仅需要复习学过的知识点,还需要复习接触过的题目。事实上,不少学生都有收集错题的习惯,但这些学生大多没有什么收获。诚然,错题本对复习能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若缺少归纳整理,收集再多的题也不过是白费力气。错题出现后,学生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做错的原因,确认此题所考察的知识,而后寻找同样类型的题目,分析其中的规律,再进行归纳整理。按照找出的规律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学习,学生复习时才能更有成效。优秀者,甚至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各个章节的常见题型和易错点,并一一击破,梳理出有关解题策略的思维导图,作为今后复习的参考。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总结心得体会,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寻找适合自己的避免错题的方法。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三、 锻炼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复习价值
复习的根本目的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巩固,因此,单单致力于提高复习效果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借助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从而提升复习的价值。课上,教师可以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将当堂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第一时间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一个阶段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整理,避免学生因时间而遗忘早期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章节间的联系,防止后期陷入死记硬背的僵局。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时,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知识,掌握函数间的关系与差异,明确概念并进行创作思维导图。同时,导图内还应包括二次函数的应用、图像以及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等知识点。学生进行这一工作时,需要教师适时给出指导和修改建议。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将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相联系。例如利用图像解决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问题,将A问题转化为B问题,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方法巩固不同阶段的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学会自主思考,自我巩固,提升复习的价值。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归纳总结数学知识,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应大力推广这一教学方式,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大潮,让广大学子能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2]叶红.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华夏教师,2015(03):43.
[3]宋美娟.巧用思维导图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实用性分析[J/OL].百度文库,2016.
[4]胡春梅.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3).
作者简介:
王兴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鸡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