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块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言语创新力
2018-11-02索琳
索琳
【摘要】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将散乱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找出一个点进行综合化的教学设计,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桎梏,实现了教学内容结构化、方法科学化、过程最优化,建构了适合学生言语智能发展的智慧教学模式。
【关键词】组块教学 阅读理解力 言语创新力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追求更科学、更实用、更便捷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利用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原理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薛法根老师倡导的组块教学的原理是“情感推动、思维发动、实践促动”,其核心内容是将散乱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找出一个点进行综合化的教学设计,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对学生进行综合化的训练,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全面提升。我运用组块教学的目标是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言语创新力。
一、以学定教。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组块教学策略,抽出点建立起联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化语言训练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火花,使学生体验到学语文之乐、学语文之趣。
我把阅读教学内容组块化的方法主要有:
1.选:首先,确立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个情感点、一个技能点等。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点,将教材文本中符合教学目标的“精华”筛选出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板块的重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预设等。
2.联: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点”,将生活中与之相关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选编进来,以丰富“中心点”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拓宽语文课堂的学习领域。
3.整合:围绕教学活动的“中心点”,将选编的相关学习材料理清序列、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向心力的教学板块,有的放矢组织教学,以达到预期的语文训练目标。
根据语言训练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常用以下几种活动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1.诵读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优美、典型的语句或语段,我通常引领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和浅吟低诵中领悟言中之情、体悟言外之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汉语语感,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
2.细读探究。对于课文的重点词、句、段,我通常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研读、深入探究、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细读、探究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生机盎然。
3.情境应用。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经常有意图地创设情境,引導学生围绕某个“中心点”进行语言交际应用,通过交流、讨论、复述、辩论,让学生在用中思、在用中学、在用中悟,教会学生如何举一反三正确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和语言表达力。
4.主题活动。我经常围绕一个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诵读、演讲、表演、讲故事,进行即兴描写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语文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语文之趣、学语文之乐、学语文之美。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上几种活动方式并不是单一呈现的,而是根据教学需要相机选择、交叉进行、灵活运用。
二、确立“读、悟、用”三步曲式组块教学课堂结构
语文组块教学的原理是“情感推动、思维发动、实践促动”。依据这一原理,我确立了“读、悟、用”三步曲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以读促悟、以悟促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与语文教材的语言、情感和思想相互融合、产生共鸣,并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合理运用。
1.读,就是诵读。我的诵读教学坚持三个字:读、议、背。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义,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通过读,既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词语、句子、段落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熟读成诵、涵咏感悟是语文知识积累的基本途径。让学生把优美的语句、语段背诵下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学习运用能力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悟,就是感悟。“感”是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接触和感受,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悟”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我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主要有“形象感、意蕴感、情理感”等几种。
“形象感”就是感知形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描绘的表象,对人物的言语、外貌、活动,景物的色彩、方位、距离,事物的大小、动静、形状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感知,在脑海中形成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立体画面。“意蕴感”就是感知意境。教学中我引导学学生反复诵读、玩味有点睛意义的字词、优美的语句和重要段落,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技能,品味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情调境界。“情理感”就是体会课文蕴含的各种社会性情感(审美感、道德感、正义感等)。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探究,体味语言文字中包含的感情和趣味,感悟文章蕴含的深刻隽永的道理,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3.用,就是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教轻习,课堂上做了太多的课文分析,做了太多的单项练习,缺少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应用,缺少了母语的习得教育,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心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结合、相辅相成,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与整合。
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读”“悟”“用”三个环节交叉进行、灵活转换,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言语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用“综合实践活动”代替传统的“线性教学”
在教学中,我通常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以往传统的线性教学(逐段讲解分析)的僵化模式。我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单纯理解分析,而是围绕一个语文学习主题,建立互动学习小组,融合听说读写、思考感悟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利用一个教学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了无效劳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悟性,培育了学生的语言灵性。
1.拓展遷移。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借鉴、运用教材语言特点及表达方式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或者启发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辩论、表演、即兴描写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即兴运用表达能力。
2.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编辑黑板报、手抄报,进行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坚持写学后笔记,及时总结学习收获,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梳理、整合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督的思想意识,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模式,改变了过去班级授课中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突破了传统线性教学的僵化模式,打破了学科和课堂内外的界限。学生在这种综合学习活动中,调动了多种感官,激活了大脑中诸多相似思维板块,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在多重联系中产生独特的见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语文思维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和享受,学生渐渐爱上语文课了,不再怕上语文课了。在这种愉快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言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组块教学原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使学生学会主动阅读和有创意地表达,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言语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这正是实施组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广大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开开心心学语文的理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