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诵读到积累
2018-11-02白巧贤
白巧贤
【摘要】春联是中国语文最为传统的语言方式,在教学时以最为传统的“诵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诵读中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再通过“揣摩”春联对仗的特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背诵,通过这样的组块教学,让学生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关键词】诵读 揣摩 背诵
【案例背景】
《春联》是苏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第7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在执教此课时,我一直困惑,如何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让课堂既不失去浓浓的语文味,又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春联的方法,甚至是语文学习的方法,
【案例描述】
春联是中国语文最为传统的语言方式,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决定以最为传统的“诵读”为载体,让学生在广泛而深入的诵读中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再通过“揣摩”春联对仗的特点,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组块教学”的方式走进文本,进而读懂文本并掌握学习方法,
组块一、引路
首先在课前播放歌曲——春节序曲,以此来烘托气氛,让学生们听着熟悉的旋律,把他们带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气氛当中。之后就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在指名读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把春联读反了,顺势引导:春联一般有上下两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读的时候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读。
再进行补充:据历史记载,刚才这副春联是后蜀之主孟昶在1000多年前的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此以后,春联就流传了下来,张贴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特有的风俗习惯。
之后,我出示了以下三段话,让学生朗读。
(1)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2)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3)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引导:我们该怎样学习春联呢,其实学习春联的方法就隐藏在老师让大家朗读的句子当中。每句话里有一个关键词,让学生找出来,并相机理解:诵读、揣摩、背诵。这样,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这个过程中,通过读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让学生们掌握本课学习春联的方法是诵读、揣摩、背诵,之后在教学中就按照这三个组块进行学习。
组块二、诵读
1.自主诵读
在这个环节,首先请学生们自读第一自然段,再让学生找出与春联有关的四个方面内容以及具体的四副春联。
首先请了一个同学来读这副对联,他是这样读的: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我问:“你这是诵读吗?诵读是什么意思?”学生们愣住了,我接着说:“诵读就是像朗诵一样的读,吟诵一样的读。”我并做了示范:又是一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副春联是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呢?你从春联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春光的美好?带着学生们一起享受那明媚的春光,一起来诵读。
2,合作诵读(研习单)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春联,请四人一组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或是仿佛看见了什么?
(3)认真地把这副春联诵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学生们都能对照着要求认真学习,时而看见他们讨论,时而看见他们在诵读。
组块三、揣摩
学习春联,我们还要揣摩它们的对仗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春联的对仗体现在哪里,请学生具体说说怎么就对仗了呢。
学生四人小组研究第一自然段中四副春联是如何对仗的之后再汇报交流。之后我又让学生们拿出研习单,根据刚才揣摩出的春联对仗的特点,完成一些练习。
组块四、背诵
接下来该背诵春联了,刚才在诵读这些春联的时候,同学们读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轻有重,这就叫抑扬顿挫,也叫有声律,给我们以和谐动听的美感。
在背诵的时候,不仅是背正确,还要像诵读一样注意它的声律美,这才是背诵。并提醒学生也可以按照诵读、揣摩、背诵的方法学习春联、古诗以及课文。
【案例反思】
“学文如积沙。”小学语文注重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优秀的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教学是要让学生诵读春联,揣摩春联,背诵春联,既是学习也是享受更是积累,从而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的积累落到实处呢?
1.灵活处理教材,实施组块教学
这篇课文如果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展开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呆板的,学习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这堂课上我从学习春联的方法入手,让学生找出学习春联的方法——诵读、揣摩、背诵,再按照这三个组块来进行学习,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春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我想,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应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施教之功,先在激趣。我在教学伊始通过播放“春节序曲”把学生带入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起来,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做好准备。通过读中国最早的春联,并了解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再让学生融入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在这样的情境中诵读、揣摩、背诵,感受汉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了解中华民俗文化。
通过第一组块诵读的学习,在美美的诵读中,学生已经体会到春联的对仗美和它的声律美。在这个组块揣摩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就揣摩出春联的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特点,接着让学生根据对仗的特点来对对子,根据内容再想一想适合张贴在哪里,学生兴趣盎然,均完成得很出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积累了不少课外的春联,在这一环节,我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来充实对文本的解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立体、丰厚。
2,诵读揣摩文字,领悟语言精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对联表达的内容。我在指导学习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时,让学生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又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在诵读品味完前两副春联之后,另外的两副对联我放手让学生品悟,学生也均能较好地揣摩文字。
诵读揣摩也需要抓手。第一个抓手是范读引导。在指名诵读第一副春联时,学生只是把字音读准了,我提醒学生,什么是诵读?诵读是什么意思?就是像朗诵一样的读,吟诵一样的读,适时地示范诵读,学生们就读出了一点味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是要否认教师的示范朗读。第二个抓手是诵读评价。在诵读中,我注重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新课标中指出:“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诵读春联的过程中,我能对学生响亮的声音、丰富的想象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即时评价的语言也应更丰富,以求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和点拨作用。
3,重视学法指导,促进自主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给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更重要。在诵读体会完前两副春联之后,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也比较的浅显,另外的兩副对联我放手让学生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四人一组进行自学,小组讨论,完成研习单,再汇报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交流的结果来看,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