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友好型湿地游赏空间规划设计
——以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8-11-02关莹莹高雯吴松蔚徐点点王晨雨GUANYingyingGAOWenWUSongweiXUDiandianWANGChenyu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1期
关键词:规划区生境鸟类

关莹莹 高雯 吴松蔚 徐点点 王晨雨 / GUAN Yingying, GAO Wen, WU Songwei, XU Diandian, WANG Chenyu

图1 规划区整体鸟瞰

1 引言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成为重要方面。然而,保护和培育生态系统,不仅是划地保护,更要宣扬生态文明意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方面,我国已有明确的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如何在规范的框架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做好科普宣教空间的生境重塑和创新利用,是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实践为例,通过生境需求统计比对分析、实地鸟类观测和习性总结等研究方法,提出让位主角、尊重距离、生境匹配三大设计理念,并阐述了该理念在湿地公园游赏空间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2 项目概况

湖南邵阳天子湖湿地公园由我国南方岩溶区域库区蓄水后形成,是由库塘湿地、次生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典型的鸳鸯、鹭鸟群的栖息地,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为科学指导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大众游憩于一体的精品项目,地方政府委托相关单位编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湿地公园天子岭区域后续的具体设计和建设。2016年规划获批,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以下简称“规划区”)已启动建设。

规划区是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起步区域(图1),规划目标是打造成湿地公园的形象区、邵阳生态旅游示范区、湿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和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基地,以“生态性、本土性、科普性、参与性”四大原则为支撑,打造“夫夷湿地之乡,湖湘鸟类天堂”。

3 规划区鸟类习性观测及生境分析

鸟类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对栖息地环境的偏好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规划通过实地观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规划区内鸟类的生活习性;通过统计和比对分析,总结出栖息地生境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鸟类生境的营造提供基础支撑。

3.1 规划区鸟类观测和习性总结

规划通过实地观测,对湿地公园主要的保护鸟类和常见物种的生活习性进行详细记录,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查找其喜爱的生境类型。邵阳天子湖湿地公园既是鸳鸯、鹭鸟群重要的栖息地,也是资江流域鸟类及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共有鸟类88种,隶属于13目36科。由于本次规划属于科普宣教区,因此重点关注两类典型鸟类种群:一是隶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的鸳鸯、黑耳鸢、普通鵟、红隼、东方角鸮、斑头鸺鶹;二是在天子湖湿地公园中数量较多的鸳鸯及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的鹭鸟类(池鹭、苍鹭、牛背鹭、白鹭、中白鹭、夜鹭)(表1)。

表1 规划区典型保护鸟类习性记录

图2 规划区游禽、猛禽、涉禽生境需求统计比对

图3 规划区主要鸟类生境需求与规划区现状生境类别比对

3.2 生境资源统计比对分析

由于规划区为邵阳天子湖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区,为吸引鸟类到近人区域活动,实现鸟类实景科普宣教,规划结合天子湖鸟类分布习性及游客观赏需求,选取湿地公园鸟类中数量较多、游客喜闻乐见、珍贵且不畏人的种类,并对其栖息生境需求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图2)。重点关注种类为:隶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的鸳鸯(游禽)、黑耳鸢(猛禽)、红隼(猛禽);在天子湖湿地公园中数量占比较大的鸳鸯(游禽)及省级保护鸟类鹭鸟(涉禽),包括池鹭、牛背鹭、白鹭。

以所需支持的鸟种和鸟类数量为生境需求衡量标准,将规划区对栖息地的需求与现状栖息地的面积进行对比(图3),可以得到规划区栖息地类别的优势和劣势:灌草丛、乔木、稻田的面积较大,可为猛禽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为鸣禽提供一定的栖息空间,此为优势;由于库塘水位抬升,光滩涂、芦苇香蒲沼泽急速减少,涉禽的栖息空间不足,此为劣势。

针对劣势条件,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优化规划区生境类型。首先,在规划中应适当增加光滩涂、芦苇香蒲沼泽的比例;其次,适当增加开阔地如水塘、沼泽或农田周边乔木、竹丛等可供停留栖息的生境比例,以供游禽活动和涉禽觅食;最后,增设树洞等人工洞穴,以便于鸟类筑巢及哺育后代。

4 生态友好核心设计理念的应用

从鸟类习性和生境统计比对分析,可以明确规划区需要吸引的鸟类类别和需要增加的生境类别。然而,作为科普宣教区,如何将人的活动空间和鸟类活动空间巧妙布局、有机结合,为人与鸟的“邂逅”创造条件,让游客近距离观测动态、真实的湿地空间和鸟类活动,是湿地科普宣教区规划设计的核心。

规划通过“让位主角、尊重距离、生境匹配”三大理念,在天子湖湿地公园构建了生态友好型湿地游赏空间。

4.1 让位主角

转变传统规划设计中以人和建筑为主的设计思维,而是以鸟类生境营造为主,利用原有稻田和鱼塘,在规划区核心位置营造和重塑适宜鸟类活动的生境类型,以不同大小的水域、树岛、苇岛、泥滩岛、卵石岛为核心,构建生态景观空间。人的游赏活动以尊重鸟类和生境重塑为前提,将规划区的主要建筑湿地文化馆和访客中心掩映在山体之中,游赏线路环绕核心景观布置,并掩映在植被廊架中(图4、5)。

4.2 尊重距离

规划尊重人与自然的距离,为鸟类活动预留足够的空间,设计可远观又不惊扰鸟类的游赏空间。规划根据不同鸟类的可观赏距离和栖息半径来布置观测点(表2),利用水域、芦苇丛、树丛等形成不同鸟类喜爱的安全活动空间。通过景观布局和观景点距离的控制,构建既不影响鸟类栖息,又与游赏活动有效结合的空间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实景科普宣教功能。

图4 场地现状

图5 场地总体规划

表2 规划区鸟类活动特征及观赏距离

由表2可知,游禽喜爱在开阔水面活动,并且不畏人,因此规划在临近湿地文化馆区域设计开阔水面,可供游禽活动,又便于观赏;鸣禽的观赏距离适中,为20~30m,规划在山脚和半山腰混栽果林和阔叶乔木,吸引鸣禽,并设栈道穿越果林台地,游客可以边听鸟声边俯看水岸;猛禽常在稻田开阔地觅食,并喜爱在高大乔木上停留,观赏距离适中,为30~50m,规划在场地西部设置田中树岛,供猛禽停歇觅食,并在稻田边缘设置观鸟点;涉禽多畏人,观赏距离较大,为50~100m,规划在原南部池塘区域(净湖)增加光滩涂和树岛,供涉禽觅食、活动和栖息,并在净湖北部稍远处设置观鸟塔,以便游客隐蔽观赏。

根据不同鸟类的观赏距离,规划形成了层层递推的景观布局,与建筑距离最近的区域是供游禽活动的开阔水面,鸣禽结合山地森林布置,猛禽结合稻田稍远布置,而涉禽最畏人,结合远处池塘布置。具体观鸟点设置和观赏半径如图6所示。

4 .3生境匹配

除了依据距离进行生境布局分区和观赏点的布置外,规划还强调为鸟类构建适宜的生境空间。依据鸟类生境需求分析,设计鸟类宜栖、人宜游的生境景观空间。各个生境空间的设计遵循鸟类生境需求的基本特征,水鸟河流廊道湿地生境宽度为10~50m,繁殖安全岛为0.5~1hm2,最小完整生境单元约1000m2。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生境形态。

4.3.1 生态岛链

结合涉禽、游禽的生活习性,利用稻田原有肌理,对现有场地进行适当改造,疏通水道,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提升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图7)。规划设置苇岛、泥滩岛、卵石岛、樟竹树岛等多种类型的岛屿,以满足不同水鸟的活动需求。

在多样化的岛链生境中,卵石岛主要供游禽繁殖,泥滩岛主要供游禽、涉禽觅食,芦苇岛便于水鸟隐蔽休息,樟竹树岛是鹭鸟喜爱的栖息营巢环境。另外,水域驳岸除建筑边的观赏台外,多采用水生植物群落形成植被驳岸,如芦苇香蒲沼泽等,打造水鸟喜爱的隐蔽栖息之所(图8~10)。

图6 引鸟生境和观鸟点平面布局

图7 生态岛链生境景观透视

4.3.2 光滩涂

光滩涂阳光充足、环境湿润,是涉禽喜爱的活动和觅食场所。规划通过对原有水塘进行水质净化,并在净湖边营造几处光滩涂,在滩涂边缘营造眼子菜、苔草、莎草类植物群落,既为越冬鸟类提供充足的植物性食物,又为畏人涉禽提供隐蔽的栖息场所。

4.3.3 田中树岛

田中树岛保留了场地原有农田,并在农田中央种植高大乔木,为食谷鸟类筑巢提供空间;同时,农田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农田中的啮齿类动物为猛禽提供食物,高大乔木也是猛禽喜爱的停留、栖息场所。

图9 生态岛链中的观鸟塔

4.3.4 五彩果林

结合村落西北侧地形及南侧水塘梯田,设置乡土彩色果林,混合栽植果树和阔叶乔木,吸引以彩色果实为食的森林鸟类,尤其是能发出悦耳叫声的鸣禽。同时,在果林中结合原有水塘营造小溪叠水,既形成了景观,又丰富了林中生态系统,湿润环境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为食虫益鸟提供生活空间。

通过开阔水面的营造,芦苇香蒲沼泽的补充,生态岛链的构建,同时针对性地增加光滩涂、田中树岛、五彩果林等空间,大大丰富了规划区的生境类型。景观设计以鸟类的生境需求为依据,充分体现了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并将鸟类活动和人的游赏活动相结合进行设计,符合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的功能要求。

5 结论

湿地公园的设计,既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又不能封闭保护,而是应当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以邵阳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总结了湿地规划中的两种研究方法和三种规划理念,以期为生态友好型湿地游赏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在研究方法方面,由于同种鸟类在不同地域的习性有所差别,通过实地观测,可以更好地把握本地鸟类的习性;同时,通过鸟类生境需求的统计比对分析,总结规划区应当补充的生境类型,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指明了方向。

图10 总体生境布局

在规划理念方面,人的活动作为外围和穿插,在整体布局上应当让位主角,为鸟类让出更多的活动空间,这是湿地类项目应该秉承的原则;同时,尊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以鸟类的观测半径来控制人与自然的互动距离,是和谐共生的保证;生境匹配,即将鸟类生境重塑和游赏景观设计相结合,真正打造人与鸟共融的环境。

猜你喜欢

规划区生境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鸟类的叫声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