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养生视阈下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8-11-02汪淑敏
汪淑敏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作为一种产业愈加受到重视和关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十九大提出的大健康观念勾勒出了健康中国的蓝图,健康中国战略已经站成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并被大众认可。在大健康观念被大力提倡的今天,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医药,它的精髓和理念被运用在健康养生当中,受到了政策鼓励,被市场看好,开启了中医药健康养生的良好局面。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以中医药为载体的新兴旅游形式,将中医药与旅游充分融合,创新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了资源优势,实现了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1 全养生理念的内涵解析
1.1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全养生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智慧的源泉,其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为基础,糅合道、儒、佛、医、武的思想精华,提出集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一体的养生观。中医传统养生理论是用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身心合一的整体观,通过各种中医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延年益寿的医事活动[1]。《黄帝内经》中主张应依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进行养生,认为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意为应顺应自然,遵循天地规律生活。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医传统养生观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指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之分,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并始终处于变化状态的两方面,传统养生观受此影响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只有呈现协调均衡的状态,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养生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是一种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科学的、可以伴随一生的生活状态。故而健康养生并不能局限于一个年龄层面或几种养生产品,而应系统全面的体现在人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和各个角度。
全养生理念正是体现了传统养生的应时和平衡。该理念最早是2013年在“首届国际养生大会”上刘焕兰教授提出的。刘教授认为全养生是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的养生理念,表示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点、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心理情绪变化等每段生命历程的纵横向检视,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深度融合健康养生观念和大众的生活习惯、行为规律,以期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3]。在全养生理念中,中医健康养生是因四季变化不同,气候轮换,人的生理状态有所改变;此外,个体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不同,身体机能亦呈现不同的变化。因此全养生讲究四季不同、个体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健康养生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顺应自然之法,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全面调理,进行养生。
全养生是在提倡科学养生的前提下,以科学的精神及眼光来对待生命和健康,实现健康长寿。全养生理论具有全程型,养生并不是老年人才需要做的事,而是应该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阶段,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与养生要点进行健康养生[4]。需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制定个人独享的专业养生计划。
1.2 全养生相关的研究进展
大众健康观念的加强使得养生理论研究愈加成熟。在文献研究中,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较为滞后,研究中主要着眼于中医药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宏观问题探讨,实证研究缺乏[5]。同时国内外对于健康养生的研究偏向性显著。在养生市场的研究方面将老年人作为关键点,认为老年人是养生的主力军,同时认可中青年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基本忽略了青少年养生市场;在养生产品开发研究中集中于研究温泉养生、森林生态养生等产品,较为单一[6]。全养生理念提出时间较短,有关研究集中于全养生理念的诠释和理论基础的分析,以全养生理念为基础的实证研究较少,但全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为养生理论的完善和丰富奠定了基础,并且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 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养生需求分析
2.1 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分析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其中蕴含丰富的科学见解和人生智慧使得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传统养生理念的核心就是中医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悬壶济世的仁爱观[7]。中医药健康旅游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以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疾病治疗等为目的,以旅游服务设施和当地特色的中医药资源为主体,引领旅游者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享受中医药养生的乐趣,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旅游需求。这种带有休闲养生、养老保健的中医养生特色的旅游模式必将成为旅游热点。
国外中医药养生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以养生旅游为主,涉及生态养生、森林疗养等,国内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方兴未艾,正逐步走向成熟。总结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中医药文化的参观、学习。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的知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旅游和学习目的开展旅游活动的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博物馆成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
二是中医药技术的体验。中医适宜技术中的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段使用广泛,可以将这些治疗手段融入旅游的过程中,让旅游者亲身体会中医疗法的神奇和功效,这不仅使旅游者获得了体验和疗效,亦传播了中医药的文化。
三是中医药的疗养。传统中医技术具有独特的诊疗、保健功能,讲究医食同源和食医合一,强调饮食养生,将其与养生旅游相结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医药健康旅游可以提供中医药品器材,为旅游者制定针对性的食疗、药疗或者中医诊疗,起到一定的疗养作用。
2.2 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养生需求分析
全养生理念中的养生状态并不仅仅表达的是全部人群的养生,而是包括了生命周期变化的全过程以及个体特征在不同变化下的养生需求。由此笔者认为,全养生可以分为纵向全养生和横向全养生。纵向全养生指明养生是从人的出生开始,少年到青年再到中老年,每个时期依据身体和年龄的增长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横向全养生则是说明从事养生活动要依据个体差异择时择境进行。
笔者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重点调查大众的养生旅游需求和养生旅游偏好。调查数据显示,83%以上的青少年对养生功法并无兴趣,76%的青少年对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疗方法认同度不高;68%的中老年人使用养生产品或保健药品,50%的中老年对中医诊疗感兴趣或者有过相关尝试;在性别上,女性对养生的需求较男性更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更理解中医药养生的功效和作用。由此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旅游者的养生旅游需求在不断变化。以生命周期角度而言,中老年人的养生旅游需求较高,青少年较少。以个体差异角度而言,性别、性格、文化程度等不同,其中医药健康旅游需求皆有差异[8]。青少年的精力充沛、身体强健,对于中医药健康旅游的需求集中在中医药文化参观学习和休闲体验上;中年人身体机能由盛转衰、生活压力较大,旅游需求中对于中医药诊疗和中医疗法的体验需求较多;老年人外在表现衰老、饮食要求高,在中医药健康旅游中更注重其中医药疗养功能,期望通过食疗、药疗和中医诊治手段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同时,由于个体文化程度、个性等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年龄层面也会出现不同的旅游需求。体质弱的青少年中医药疗养的需求有可能大于中医药文化参观学习,亚健康状态的中年人会青睐中医疗养,文化程度高的健康老年人则对中医药文化的知识需求较高,女性更关注美容、健康方面的需求等等。故而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全养生需求在二维坐标图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见图1。
图1 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养生需求分析图
3 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养生发展路径分析
3.1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拓宽旅游新市场
中医药健康旅游目前处于成长期,大多是粗放式发展,并没有较好的针对性和特色性。应以完善的服务模式、有创意的服务内容为驱动力,以大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为基础,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快速发展。在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特色养生旅游基地、创办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节庆品牌;结合旅游目的地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健康旅游产品,增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如徒步、攀岩、骑行等健身旅游项目;亦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药、食材为元素,以中国传统烹饪为手段,结合游客的身体状况,为游客量身打造专属的中医药膳服务。
3.2 深挖养生旅游内涵,加强多产业融合
以养生旅游为主题,在全养生理念下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在大健康产业集群下深挖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内涵,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产品,营造大健康旅游的整体环境,将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成为特色显著、品位高端、底蕴深厚的新业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管理体制,推动中医药行业与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突出中医文化内涵,寓教于游。同时针对旅游者的差异性,结合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开发内容丰富、适用性强的养生旅游特色线路。
3.3 “互联网+中医+健康旅游”相结合,开发医景结合新路径
利用目前应用广泛的互联网手段和技术,在门户网站宣传推广中医药健康知识和旅游产品;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广泛使用互联网技术,方便游客购票、检票、自助游览等。
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应走“一轴双核两翼”的发展路径,以健康养生为中心轴,将医、景作为双核两翼融合发展,在中医疗养机构结合实际开发旅游项目进行医景结合,在旅游景区结合景区发展增添中医健康旅游项目进行景医结合,着力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具体见图2。
图2 中医药健康旅游“一轴双核两翼”的发展路径
首先,景医结合。在适宜养生、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打造旅游休闲胜地,通过徒步、登山等运动以及药膳食疗等手段达到健康旅游的目的,使怡神养心,从而调整健康状况,为都市繁忙工作的游客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达到心灵养生的效果;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为疾病患者提供绝佳的康复养生场所;除此之外,可在旅游景区增设我国传统的中医疗养项目进行养生休闲,如艾灸、针灸、推拿、拔罐、药膳等;鼓励旅游景区开展常态化的健康科普旅游活动,增加群众、游客的中医药健康知识。
其次,医景结合。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依托,借助地区旅游资源及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大力拓展中医健康旅游事业,建设融中医疗养、养生保健、中医康复、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在中医药文化推广方面大力开展国际交流研讨,进行中医传统医学的培训、学习,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纵深发展;可以在中医医疗机构或中医养生机构进行疗养和治疗的同时开展旅游活动,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中医药疗产品,推荐并传授养生功法;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旅游,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虚拟旅游产品,建设网上景点,让身在医疗机构的疗养人群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地游览中医药健康旅游景点,感受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怡人景色,从而达到颐养身心、陶冶情操的养生效果。
4 结语
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愈加受到大众认可和欢迎的新时期,旅游发展路径研究必须要考虑到个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路径的开发和营销。将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发,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景区、示范基地,涵盖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也囊括个体的独特个性,挖掘内涵,拓宽思路,整合各项资源,健全旅游信息,开辟“医”“景”充分融合的新路径,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