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咽管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11-02张峰涛赵中甫王冠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管瘤显微外科间隙

张峰涛 赵中甫 王冠军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许昌 461000)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手术将良性肿瘤切除掉。为了提高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选取的80例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从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其中80例颅咽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这8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且均签订了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知情同意书。将这80例颅咽管瘤患者根据其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为(56.32±3.4)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病程为(5.31±2.35)年。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为(54.37±6.74)岁;病程在6个月~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89±2.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以及术前MRI影像检查确诊,符合本次手术的标准、无手术禁忌,病理诊断确诊为颅咽管瘤。排除标准:有既往手术史或者放化疗史的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1.2.1常规开放手术治疗

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颅咽管瘤良性肿瘤的切除,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选择适合的部位做切口,然后将病灶部位显露出来,再将病灶切除掉,在病灶切除后,进行清理、包扎。

1.2.2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颅咽管瘤良性肿瘤的切除,具体方法如下:术前进行全麻,并取仰卧位,让患者的头偏45°左右同时稍微向下垂,并采用mayfield头架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住;根据Yasargils翼点入路的方法进行常规开颅操作,打开患者头颅的外侧裂池、颈动脉池以及视交叉池;再根据患者手术治疗的具体需要让鞍区的双侧视神经间隙、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间隙、颈内动脉与小脑幕切迹间隙、切开终板后所得到的间隙这四个间隙充分暴露出来;将肿瘤包膜切开,吸出包膜内的囊液,对于实质性的肿瘤将其进行分块切除;用显微神经剥离子将周围组织上的肿瘤包膜剥离掉,同时将其降低推至最大的间隙处,然后再逐步对肿瘤进行完全摘除处理。在摘除处理的过程当中,将和肿瘤相连的垂体柄和下丘脑组织进行钝性或者锐性的分开处理;对于视交叉前置型的患者,可将终板切开所得的间隙切开,并辅之以双侧视神经间隙、视神经与颈内动脉间隙后,再进行肿瘤的切除[1]。对于肿瘤内钙化斑块体积相对较大的患者,要将斑块捣碎后再行分块处理。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和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判定。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完全消失,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瘤体已经被彻底清除;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好转,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瘤体大部分被清除;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有进一步的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21(52.5)17(42.5)2(5)38(95)对照组4017(42.5)14(35)9(22.5)31(77.5)χ212.242P值<0.05

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本次的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崩症、电解质紊乱、高热、动眼神经损伤、垂体功能低下等。其中,观察组的40例患者当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40例患者当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2.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结论

3.1 颅咽管瘤的基本概述

颅咽管瘤指的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属于颅内肿瘤当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的病发容易导致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显著增高,导致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出现障碍[3]。对于颅咽管瘤的诊断和治疗,从诊断上来看,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术后病理学组织的确诊;从治疗上来看,对于颅咽管瘤,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和手段就是手术切除肿瘤。

3.2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在以往的颅咽管瘤手术治疗当中,多以传统的常规开放式手术为主,多年以来,在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上,也积累了不少常规开放手术的经验,但是传统的常规开放式手术,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同时还容易诱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来,颅咽管瘤在临床上的病发率越来越高,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对于颅咽管瘤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提高颅咽管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更多有效的颅咽管瘤手术治疗方式,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3.3 本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

纤维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是建立在显微外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对于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进行颅咽管瘤手术入路选择时,尽量最大限度的暴露肿瘤,尽可能降低对颅脑的损伤。本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与其他研究结果中93.2%的临床总有效率保持高度的一致,表明在显微辅助下行颅咽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5]。

猜你喜欢

管瘤显微外科间隙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间隙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