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8-11-02王双
王 双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性致病,具有发病速度快、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并且在研究中发现,约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心律失常,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因此,对A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还必须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为了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按照先后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为(54.5±12.5)岁;观察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年龄为(55.0±13.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微小(P>0.05),具有临床对比研究价值。
患者纳入标准:(1)满足AMI的相关诊断标准;(2)1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3)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患者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2)肝肾功能障碍;(3)严重电解质紊乱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总结AMI患者心律失常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支持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实践研究,对护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2.3实施循证护理
(1)病情监测: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进行24h动态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并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头昏、心悸、疼痛等不适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2)控制发病诱因: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控制探视时间、探视人数,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并使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当患者出现胸痛等症状时,可遵循医嘱进行镇痛处理。
(3)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采用治疗成功案例等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饮食计划,建议患者以“易吸收、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保证患者营养均衡。
(5)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知识讲座、论坛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例数;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3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56%;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发生率19.44%。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26,P=0.009)。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对照组3672.59±4.6970.29±6.1572.17±5.24观察组3683.18±5.0788.43±5.4381.27±6.11t9.20013.2676.783P0.0000.0000.000
3 讨论
AMI是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使其出现供血减少、甚至中断等现象。临床上,AMI常出现心动过度、室颤、室早搏等症状,且具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和安全。根据临床资料显示,70%左右的AMI患者合存在心率失常的现象,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在1h内出现死亡[2]。
因此,在对AMI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仅仅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基础护理,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随着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医学护理方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结合以往临床护理经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制定出科学的护理方案,并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方案,从饮食、心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诱发因素控制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3]。经临床证实,循证护理模式大大降低了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循证护理,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56%,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3.18±5.07)、(88.43±5.43)和(81.27±6.11)。综上所述,通过循证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