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8-11-02蔡晗昀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福利待遇生源比重

□蔡晗昀

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2211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开展了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6月底,近九成受访毕业生已有去向,八成求职毕业生已找到工作,理工类就业形势继续向好。对于择业意向,毕业生最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留沪热情较高,逾四成愿意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促进就业计划。近年来,毕业生签约薪酬稳步增长,近八成满意签约结果。

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上海2211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开展了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下表)。调查显示,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留沪意愿较强,薪酬水平稳步增长。

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样本分布情况表

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稳定:近九成已落实去向,“慢就业”现象愈加凸显

(一)近九成毕业生已落实去向,八成求职毕业生已找到工作

调查显示,截至6月底,受访毕业生中86.7%已落实去向(图1)。从学历看,研究生落实去向的比重最高,达到96.3%,本科生次之,为86.1%,大专生为82.4%。截至6月底,在求职毕业生中,81.9%已找到工作。从学历看,研究生求职成功率最高,达到96.0%,本科生和大专生均为78.4%。调查显示,沪籍生源毕业生落实去向比重为80.1%,低于非沪籍生源10个百分点。从求职成功率来看,沪籍生源求职成功率为74.2%,低于非沪籍生源15个百分点左右。

图1 受访毕业生落实去向情况

从性别看,受访男性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为83.4%,女性为80.5%。虽然总体而言上海的性别平等意识较强,但也有32.2%的受访女性毕业生表示在求职中遇到过性别歧视,比男性高21.0个百分点。从受访女性毕业生的学校类型、学历水平、工作实习经历等方面来看,均胜过受访男性,同时女性的平均期望薪资水平比男性低844元,但女性的求职成功率仍比男性低2.9个百分点。

(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愈加凸显

调查显示,毕业后作就业以外打算的比重为26.1%,比2016年和2015年分别高出4.9个和6.8个百分点,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图2)。近几年调查显示,2015年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重为14.7%,2016年为17.3%,2018年进一步提高至21.9%。其中,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重高达32.2%。由此反映当前大学生对提升学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不急于马上找工作,而是通过继续深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学识、能力,以期在将来求职时获得更好的选择和发展。

(三)理工类就业形势继续向好,经管、艺术类相对严峻

理工类毕业生就业形势继续保持较好态势,经管、艺术类相对较为严峻(图3)。分专业来看,已落实去向比重较高的为理学类(92.1%)和工学类(90.6%);落实去向比重较低的为经管类(83.1%)和艺术类(79.5%)。在求职毕业生中,求职成功率较高的仍为理学类(89.2%)和工学类(87.1%);经管类(76.0%)和艺术类(74.3%)求职成功率相对较低。

图2 受访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重

图3 受访毕业生落实去向及求职成功率主要专业对比

(四)“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明显优势

调查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明显优势。94.0%的毕业生已落实去向,求职毕业生中成功率达到90.8%。一般大学和大专类院校落实去向比重分别为82.6%和82.9%,求职成功率分别为77.2%和79.1%。

从专业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求职成功率前三位分别为理学类(96.7%)、工学类(93.6%)和经管类(93.3%)。一般大学中,求职成功率前三位分别为工学类(83.7%)、理学类(83.0%)和文科类(79.6%)。大专类院校中,求职成功率较高为医学类(91.4%)和工学类(81.8%)。

毕业生求职意愿:“软硬”因素最看重,发展前景好的一线城市仍有较大吸引力

(一)毕业生求职最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硬条件与“发展前景”软条件

调查显示,毕业生求职最看重“薪酬和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图4)。“薪酬和福利待遇”为大学生择业最看重的“硬条件”(76.9%)。“发展前景”为大学生最看重的“软条件”(58.1%)。总体上,毕业生对于“薪酬和福利待遇”这类“硬条件”的重视程度仍远远大于“发展前景”等“软条件”。此外,选择“工作地点便利性”和“与兴趣、性格相符”的毕业生也占到相当比重,分别为34.3%和30.0%。

(二)毕业生认为专业背景、有工作实习经历对于求职成功很重要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分别为“专业背景”(55.4%)、“有工作或实习经历”(49.7%)、“具备相关资格证书”(28.3%),其中“专业背景”为第一关键因素(图5)。此外,选择“笔、面试技巧”、“外语水平高”、“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经历”等因素的毕业生分别达到20.3%、17.4%和15.8%。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依靠社会关系求职成功并不认同。

(三)毕业生留沪热情高涨,上海对毕业生吸引力有增无减

调查显示,有81.5%的受访毕业生选择留沪工作。其中,非沪籍生源毕业生选择留沪的比重已连续数年持续上升,2015年选择留沪的非沪籍生源毕业生比重为59.1%,2016年为64.2%,2018年继续提高0.9个百分点。

受访毕业生选择留沪工作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环境熟悉(65.1%)、机会多发展前景好(59.3%)、家庭原因(27.9%)、社会关系多(21.0%)、城市资源配置好(20.6%)等。从非沪籍生源毕业生看,选择留沪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机会多发展前景好(78.1%)、环境熟悉(45.2%)、收入高(29.2%)、城市资源配置好(28.3%)等。不选择留沪工作的非沪籍生源毕业生主要考虑为:生活压力(47.6%)、家庭原因(41.3%)等。虽然目前全国各地为争夺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调研反映,多数学生表示此类政策对选择就业城市的影响较为有限,上海具备发展机会、收入水平和资源配置等多重优势,对毕业生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四)逾四成毕业生愿意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项目,普遍持正面评价

调查显示,43.1%的受访毕业生表示愿意参与或曾经尝试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下基层”、“到村任职”、“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等促就业政策,23.9%表示若无其他选择再考虑,16.0%不愿意参与,17.0%还未考虑清楚。调研显示,毕业生对此类政策普遍持正面评价。部分受访毕业生不愿意下基层、参加三支一扶的主要原因为个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60.9%)、地方偏远及生活条件艰苦(44.1%)、对相关计划和措施配套的优惠政策不了解(26.4%)等。

图4 受访毕业生求职看重因素

图5 受访毕业生求职成功因素

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满意率总体较高,薪酬水平稳步提高

(一)近八成毕业生满意签约结果,对“软条件”满意度高于“硬条件”

在已签约的受访毕业生中,77.5%对目前签约的工作总体上表示满意或较满意(图6)。在“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单位性质”“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近八成的满意率;在“工作稳定”“与自己的兴趣、性格相符”“家庭期望”“行业或职位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等方面也有超过75%的满意率。但对“薪酬和福利待遇”“休假制度”“解决户籍”等方面的满意率则较低。总体而言,受访毕业生对签约单位的“软条件”满意度高于“硬条件”。

(二)民营私营企业、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毕业生就业三大载体

图6 受访者对签约结果的满意率

图7 受访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

图8 近五年受访毕业生薪酬情况

调查显示,已签约的受访毕业生中有34.0%签约民营或私营企业,25.9%为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24.8%为国有企业,13.3%为外资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最大载体(图7)。其中,分别有40.3%和36.5%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生签约民营私营企业,在研究生中该比例为24.9%。此外,外资企业对沪籍生源吸引力较强,19.0%的沪籍生源毕业生签约外资企业,高出平均值5.7个百分点。

(三)毕业生签约薪酬稳步增长,期望与实际尚有反差

据已签约毕业生薪酬调查计算,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签约税前月薪平均约6922元,比2016年调查结果高1720元。据近五年调查数据测算,受访毕业生签约薪酬稳步增长,年均增长10%左右(图8)。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税前月薪平均为8046元,比实际签约水平高1124元。总体来看,毕业生期望薪酬与实际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从学历看,大专生平均税前月薪为5149元,本科生6735元,研究生8714元。从学校类型看,“双一流”建设高校为8106元,一般大学为6707元,大专类院校为5171元。从性别看,男性为7085元,女性为6753元。从专业看,理工科薪酬水平较高,理学类和工学类分别为7706元和7537元,文科(7096元)次之,经管类(6280元)、艺术类(6153元)较低。

大学生创业趋于理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全社会都在为创新创业搭建寻梦舞台。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最有创新力的群体,必将在方兴未艾的创业大潮中挑大梁担大任,成为创业的积极力量。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认可创业氛围,30.4%的受访毕业生有自主创业的打算,比2016年调查结果提高5.1各百分点。在有自主创业打算的受访者中,75%打算创业的方向为新兴领域,25%为传统领域;仅5.7%打算毕业后立即创业,17.1%打算工作3年内创业,33.5%打算工作3-5年后创业,28.8%表示“没有时间表,待时机成熟”。

猜你喜欢

福利待遇生源比重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及研究对策
党组织的温暖更多了
跨省生源调控
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程度对法律意识(自我维权)、家庭收入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