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杀虫剂对柑橘粉虱田间防效

2018-11-02孟令玉张鹏飞刘世涛曲爱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0期
关键词:螺虫粉虱女贞

张 冕,孟令玉,张鹏飞,刘世涛,曲爱军*

(1.山东省药乡林场,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柑橘粉虱[Dialeurodescitri(Ashmead)]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又名白粉虱、橘绿粉虱、橘黄粉虱、通草粉虱,其分布较为广泛,在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1]。柑橘粉虱寄主多,食性杂,寄主有柑橘、金橘、女贞、石榴、柿、板栗、咖啡、茶、油茶、杨梅等[2]。

近年来,柑橘粉虱在泰安市大叶女贞上成片发生,为害十分严重,且有加重趋势。此虫体形极小,年发生2~3代,且世代重叠,易迁飞,传播、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主要为害春、夏、秋梢嫩叶,被害叶片褪绿变黄,并分泌大量蜜露,易引起煤烟病暴发,枝叶发黑,阻碍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引起枯梢,削弱树势。且成虫和蛹的体表有蜡质保护,对药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3],因此防治较为困难。

为了筛选出防治柑橘粉虱的有效药剂,笔者选取7种防治此类害虫常用的杀虫剂[4-8],对为害大叶女贞的柑橘粉虱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的药剂,为柑橘粉虱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药乡林场苗圃试验地进行,其地势平缓,肥力中等,柑橘粉虱为害十分严重。大叶女贞长势良好且均匀一致,树龄为2年,株高约2.5 m,胸径约2 cm,各小区种植和管理水平基本相同。

1.2试验时间于2018年4月15日施药,此时为第一代柑橘粉虱为害盛期,幼虫和成虫混合发生,施药当日天气晴,微风,气温15~23 ℃,药后72 h内无雨。

1.3试验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40%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噻嗪酮乳油(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啶虫脒乳油(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24%螺虫乙酯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0%烯啶虫胺水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山东省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

1.4试验方法

1.4.1药剂处理。共设7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药剂处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115和150 g/hm2;40%毒死蜱乳油450、700和900 g/hm2;25%噻嗪酮乳油75、115和150 g/hm2;5%啶虫脒乳油8、10和12 g/hm2;24%螺虫乙酯悬浮剂72、90和108 g/hm2;10%烯啶虫胺水剂30、45和60 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40和55 g/hm2,空白对照。

1.4.2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6—2000)进行[9]。将试验地分为3个区间,每个区间内划分22个试验小区,均随机排列。每个试验小区均有3棵树,且小区之间设 1 株树的距离为保护行,在试验小区分别进行7种药剂3个不同浓度处理试验和一个清水对照试验,重复3次。采用MATABI 超绿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西班牙Goizper有限公司)喷药,每棵树的树冠和内膛均要喷到,喷药液量以叶片有少量滴水为止[10],对照组喷施等量清水。

1.5调查方法施药前,分别在每个试验小区中3棵大叶女贞的东、西、南、北、内膛5个方位随机选取长约10 cm枝条嫩梢,系彩色绳标记。用手持放大镜分别调查标记梢上活的柑橘粉虱成虫和幼虫数,分别取平均数,以此作为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24、72 h后再次分别统计。计算虫口减退率,并相应计算出校正虫口减退率,最后以校正虫口减退率作为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校正虫口减退率=(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6数据分析采用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对植物的安全性施药期间,供试大叶女贞均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说明7种供试药剂的3种使用浓度均对大叶女贞安全,可应用于防治大叶女贞上的柑橘粉虱。且可将7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11]

2.2不同药剂对柑橘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测试药剂均对柑橘粉虱成虫有一定的防效,且7种杀虫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防效均有所提高。施药1 d后,高浓度处理的烯啶虫胺和螺虫乙酯防效最好,达97.33%和95.94%;施药 3 d后螺虫乙酯防效增加,而烯啶虫胺防效则下降。噻虫嗪防效最低,在最高浓度处理1 d后,防效为67.99%,3 d后仅达73.05%。这说明测试药剂中,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吡虫啉和啶虫脒对柑橘粉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1 7种药剂对柑橘粉虱成虫的防治效果

2.3不同药剂对柑橘粉虱幼虫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测试药剂均对柑橘粉虱幼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7种杀虫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均有所提高。施药1 d后,高浓度处理的螺虫乙酯和啶虫脒防治效果最好,达96.11%和93.33%,噻虫嗪防效最低,最高浓度处理下,防效为71.43%,3 d后仅达76.68%。其他供试药剂的防效均增加,螺虫乙酯和啶虫脒防效最高达97.43%和94.73%,这说明螺虫乙酯、啶虫脒、烯啶虫胺和吡虫啉4种药剂对柑橘粉虱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研究了7种杀虫剂对柑橘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每种杀虫剂分别做3种不同浓度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处理中,除烯啶虫胺外,其余6种药剂对幼虫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成虫,且药剂处理浓度越高,防效越好。因此,在幼虫期对柑橘粉虱进行防治效果更好,而在成虫发生盛期可用烯啶虫胺进行防治,且3 d后防效优于药剂喷施1 d后。对于柑橘粉虱成虫,7种杀虫剂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烯啶虫胺、螺虫乙酯、啶虫脒、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噻虫嗪。对于柑橘粉虱幼虫,7种杀虫剂防效趋势基本一致,仅烯啶虫胺防效明显下降,低于啶虫脒,邓明学等[5]所做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也表明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成虫具有较高活性,但对卵和若虫的防效不佳。

表2 7种药剂对柑橘粉虱幼虫的防治效果

烯啶虫胺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是日本继吡虫啉、啶虫咪之后开发的又一种新型产品,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等特点,符合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需要[12]。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与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类等农药混配后具有增效和杀虫杀螨效果[13]。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化合物,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可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14],邓明学等[7]研究表明,4%螺虫乙酯SC对柑橘粉虱和红蜘蛛防效较好。吡虫啉和啶虫脒属烟碱类农药,其胃毒作用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15]。该试验所测试的7种杀虫剂中,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吡虫啉综合防效较佳,可作为防治柑橘粉虱的主要药剂。

猜你喜欢

螺虫粉虱女贞
荷兰:采用专用吸粉机防治粉虱
女贞和乌鸫
设施蓝莓粉虱发生危害及绿色防控
甘薯粉虱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对策探究
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分析方法研究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大叶女贞锈壁虱药物防治试验
果蔬中螺虫乙酯的检测技术及消解动态研究进展
柑橘粉虱生物防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