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11-01王琼华

读天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对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好语感和语文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基于此,笔者从自身从教经验入手,浅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纠缠于内容的课堂分析,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阅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朗读,让学生多读多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味语言文字的优美,由“会读”到“乐读”。让学生读懂、读活,通过读悟情明理。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极大的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可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可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吗?它与我们的生活很常见,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下雨时的情景又是怎样呢?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笔者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 读懂文章题目

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急于释题,而是马上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我认为应该在课题的“读”上下功夫,题目就是课文的“眼”,如果把题目读好,读懂了,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懂题目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题眼解题。开始读课文时,应教学生读得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的连贯上。教学生熟练运用字典,自己去学习生字词。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用组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在初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自然段去理解大概的内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读懂自然段后,进一步学习把握全篇文章思路、线索。教会学生认识段与段的联系,划分段落的方法。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读书方法,通过此方法对读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 从整体看课文的“眼”

切忌一拿着课文就逐段讲读,更不要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見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去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课文。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是要把读书、思考、交流、练习集中起来,使学生学到更多东西。

1. 积累词语

对词语库中的词语要灵活运用。如:《柳笛声声》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声中,向回家的方向走去”“清脆悦耳”这个词还能换个什么词?又如教学《千变万化》让学生思考并比较石匠与商人的行为,通过俩人行为对比,理解石匠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的道理,从而正面引导和教育学生对待周围的人应有“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

2. 句子理解

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时我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描写妈妈、爸爸、姥姥这三个自然段中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学生找出:写姥姥的这段多了“眯了眯眼睛,看了看”。我就出示句子作比较:姥姥拿起画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姥姥拿起画,眯起眼睛看了看,说“这双小手,还帮我挠过痒痒呢!”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句子明白了:姥姥年纪大,看东西费力。用上这些词组很形象,通过阅读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姥姥看东西费神费力的样子。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 仿写练笔

教给学生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作文。如:课文中排比突出主题;会用过渡段;如何刻画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如:《桂林山水》学习“总分总”的写法,指导仿写课文。在课文的内容上展开想象,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既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句子的优美,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三) 从部分到整体的联系

一个是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一个是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也会理解得更深刻。阅读时应注意从重点句、重点段入手。俗话说得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阅读课切忌面面俱到,应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点,贯穿全文的一两个词。一连串关键的句或文中重点语段。通过解析词义引导学生重点推敲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以此带动全文的阅读,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果。

三、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实践

任何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主动探究训练。同时,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个性,有自主意识,都愿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只有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才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在教学古诗《锄禾》时,教师如果只是单一地给学生讲粮食如何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学生可能体会不到。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根本没有参加过田间劳动,更不知粮食如何得来。因此,在学习《锄禾》之前,我就尝试给学生安排一次义务劳动。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对这次劳动进行口语交际,说一说劳动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相机提出诗的内容,让学生对比讨论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唤起了学生的经验积累并同化了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接纳,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王琼华,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