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CT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8-11-01傅榆涵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临床应用

傅榆涵

【摘 要】 随着各种生物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方便、快捷的检验需求不断增加,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POCT)这种灵敏而便捷的检验方式正在医疗检验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查询了解POCT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后,本文从POCT的分析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来介绍POCT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POCT;生物技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93-01

引言

即时检验又被称为床旁检验,顾名思义,是在患者床边就能进行的检验,其便捷的特点可见一斑。如今检验医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检验仪器的小型化、智能化,二是检验流程的简单化。而POCT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便携的仪器,还简化了样品预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对于检验流程的简化有很大的作用。现阶段POCT在临床技术和家庭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显现,不可或缺。

1 POCT常用的分析技术

1.1 干化学法测定技术 即直接让样品在固体载体上发生呈色反应的测定方式,又能分为单层试纸技术和多层涂敷技术这两种。单层试纸技术包括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多层涂敷技术则主要应用于血液化学成分(如脂类、糖类、蛋白质等)及一些血药浓度的测定。

1.2 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是以胶体金为示踪标记物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标记抗体的技术。这一反应可以快速地检测蛋白质和多肽类抗原,常用的主要有金免疫层析法和斑点免疫渗滤法,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POCT技术中。

1.3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对生物物质敏感,而且能把浓度转化为电信号来进行检测。它的准确性高,速度快,且可以进行超微量的分析。生物传感器种类多,应用广,可用于检测细菌、病毒、激素、药物等,也可以对生物体液中的电解质等物质进行超微量的分析。

1.4 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能将对样品的分析过程集中于芯片上,来实现对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有集成度高、准确性好、试剂消耗少、反应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微创采样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有关技术的发展,它将在功能深度和应用广度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日渐成为构建POCT系统的核心技术。

1.5 红光和远红光分光光度技术

红光和远红光分光光度技术多用于经皮检测仪器中,它可以对血液中胆红素、葡萄糖、红血蛋白等成分进行检测。无需抽血,避免了创伤和交叉感染。

1.6 其他技术

还有免疫层析技术、图形分析、微流体技术、纳米技术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

2 POCT的应用领域

2.1 心血管疾病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旦发病,就会很危险。但如果能够趁早检测,及时诊断,患者就能得到更及时的救助。这就需要通过检测特异性高、出现变化早的心肌标志物来实现了。本文将从BNP、肌钙蛋白-1、Myo和CK-MB这四种心肌标志物来作介绍。

2.1.1 B型钠尿肽(BNP)的检测

BNP是心肌标志物中早期检测AMI的一个良好指标。检测BNP能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做出及時的诊断,还能判断急性呼吸困难是心源性的还是肺源性的。在诊断AMI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2 肌钙蛋白-1(CTnI)的检测

肌钙蛋白-1在这四种心肌标志物中,对于心肌的损伤灵敏性最高,特异性最好。心梗发生4-8小时后,它的浓度开始上升,待8-16小时达到峰值后,便保持稳定。稳定后这一浓度峰值可以维持足足5-10天。

2.1.3 肌红蛋白(Myo)的检测

分子量小的Myo,含量在心肌梗死发作1-2小时时就开始增加了,达到高峰时仅过3-8小时,反应敏感,增长最早。Myo的数值与疾病的预后息息相关,在预测死亡率方面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2.1.4 CK-MB的检测

CK-MB可以在无法检验肌钙蛋白-1时作为替代,因为它也有较好的特异性。对于它和肌红蛋白的检测在了解AMI后有无再梗死,梗死区域有无再扩大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糖尿病检测

2.2.1 血糖的检测

随着便携式血糖仪在医院广泛应用,走进各家各户,成为临床和家庭当中最常用的检测工具。只需极少量的全血标本,便携式血糖仪就可在数秒内获得血糖指标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从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2.2.2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比起血糖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更为稳定,且能反应1-2个月内血液内葡萄糖的平均水平,这就使它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2.2.3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肾病的诊断和进展,并在肾功能尚可逆时及时采取措施,中断微血管损伤延缓或阻止并发症发生。

2.3 感染性疾病检测

POCT可检测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幽门螺旋杆菌、肺炎链球菌、流行性感冒病毒;也可用于乙肝五项、HIV、HCV、梅毒的抗原抗体定性快速检测,手术前传染病四项检测和内窥镜前的肝炎筛查等。比起传统的培养法或染色法,POCT在诊断微生物上更加快速和灵敏,这就能让那些小型的医疗机构和一些私人诊所也能快速地得到准确结论,从而使基层医疗得到新的发展。

2.4 血气和酸碱平衡检测

POCT对于血气和酸碱平衡的快速检测给急诊和ICU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POCT血气分析仪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所接受,已经大大提高了诊断治疗的效率。

2.5 其他方面

在检测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定量与血细胞计数,快速检验过敏原和优生优育等方面,POCT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现阶段POCT的局限性3.1 仪器的准确性问题

在POCT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便捷快速的检测方式的同时,仪器本身的检测准确性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POCT设备的检验结果应尽可能要与常规实验室的检测设备接近,尽量减小误差,提高诊断准确性,切忌以牺牲准确性的方式来达到快捷的目的。另外,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准确性的保证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2 操作人员的操作标准问题

POCT大多由一些非专业检验人员来操作,因此操作起来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使得最终的结果与准确结果有所偏差,就可能导致错误诊断。若对POCT操作人员进行恰当、适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或许这种情况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另外,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操作习惯、不同评判标准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因此,建立起一个更为客观的操作标准和评判指标,会提高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3 先进技术的成本投入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POCT中,成本问题就渐渐显现。对于生物传感器、微流控芯片等先进高端技术,成本控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要逐渐普及,进入家庭的POCT仪器,价格控制就成为了能否成功普及的关键之一。因此找到价格更为低廉且性能好的原材料至关重要。

4 POCT发展前景4.1 应用领域的发展4.1.1 急重症领域

对于那些较紧急,需要立即得出诊断结论的疾病;危险性高,需要趁早作出相应措施的疾病以及指标变化快,需要及时动态监测的疾病,POCT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由此看来,中毒、急性感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禽流感甚至癌症、埃博拉和艾滋病都可能会成为未来POCT应用的领域。4.1.2 家庭健康监测领域

若家庭中的POCT仪器能够满足人们健康管理的需要,方便家庭成员日常检测、获知和掌控自身身体情况,那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4.2 分析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分析技术将融入更多的先进科技,设备将进一步简化,从而走进更多医院和家庭中。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例,POCT仪的微流控芯片正呈现着芯片纸基化的趋势,慢慢替代原先以玻璃、硅片、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材,高成本,制备过程繁琐的传统微流控芯片。且设备将更加的信息化、智能化,未来有可能实现仪器连接家庭信息系统,智能电子设备,从而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5 总结

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就诊观念的转变,POCT在临床检测和家庭医疗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若能够渐渐发现和解决POCT在临床应用和家庭应用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使POCT仪器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POCT势必会在医学检验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各种POCT仪器也将渐渐普及,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OCT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董家书,蒋丽君.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0):121-123.

[2] POCT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J]. 万本愿,姜青龙.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04).

[3] POCT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 李新军,王成彬.临床檢验杂志(电子版). 2015(02) .

[4] 面向POCT应用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综述[J]. 李晓琼,杨春华,潘邵武,韩杰,况玉香,施青峰.世界复合医学. 2015(01).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临床应用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浅析林业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