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2018-11-01赵建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赵建

【摘 要】 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小儿白血病患者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五月份至2017年四月份所接收并进行临床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资料并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之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对本组护理工作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差异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对本组护理工作的依從性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负性心理状态评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对于护理及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白血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68-02

小儿白血病是我国各地区医疗机构儿科疾病中的一种严重性疾病,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阶段的白血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较成年患病群体的体质更差,对于疾病的承受能力更低,一旦患病,不但要经受很大的疾病痛苦,同时也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实时威胁。因此,除了对小儿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对其有效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1]。此次笔者就专门针对80例患有小儿白血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五月份至2017年四月份所接收并进行临床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区间为5-14岁,平均年龄(7.3±1.8)岁。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区间为4-14岁,平均年龄(6.8±1.5)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性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首先对患儿状况进行24小时密切观察,并制定紧急预案,一旦患儿出现任何状况就第一时间通知治疗医生并进行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次,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第三,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小儿白血病健康知识讲解与普及,使其对该疾病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掌握疾病的治疗原理及护理干预必要性,引导、鼓励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行为。将护理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性状况做出解释与提醒,对所有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采用针对性的交涉方式对其紧张、焦虑的负面心理进行疏通,可以为其提供娱乐性的漫画书、杂志,或者为其播放积极向上的儿童歌曲以及故事等。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舒缓、和蔼的语气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并通过讲解疾病的治疗成功案例等方式鼓励患儿及家属增强治疗自信心,使其始终保持十分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整个化疗。第四,为了防止患儿长期处于枯燥的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还可以定期为患儿组织适当的集体娱乐性活动,让成功接受白血病治疗的患儿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使白血病患儿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1.3 疗效评估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患儿差异性护理干预后的心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专业统计学技术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以t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检验,以方差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检验,以P<0.0表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差异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对本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负性心理状态评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白血病患儿年龄较小,体质较弱,身体各项机能水平较成年人低,一旦患有白血病则会为其造成严重的健康及生命威胁。在发病的初期阶段患儿一般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热现象,在不规则发热表现的同时还会伴随皮肤出血点问题,部分患儿还会产生关节疼痛极易贫血等症状,对患儿生命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内外医疗计数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小儿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变得更加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疗及愈后效果,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心理护理,以此使患儿始终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2-3]。

此次通过结合我院小儿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患儿经过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后,其对护理及治疗行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其心理评估水平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针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患儿对于护理干预行为及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4-5]。

参考文献

[1] 肖荣桃,郭丽艳,曹小红,杨理.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02):134-135.

[2] 张静.小儿白血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5):254-255.

[3] 李鹏博.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23.

[4] 王桂珍.62例小儿白血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5):229-230.

[5] 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