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调查及口腔龋坏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01梅海梨
梅海梨
【摘 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状况,并分析影响口腔龋坏程度的因素。方法:于2017年随机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5个班共112名健康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儿童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儿童刷牙情况,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并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龋齿活跃性实验(CAT)值测定。采用SPSS13.0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口腔龋坏程度得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12名学龄前儿童中,女童54名,占48.21%;男童58名,占51.79%。男童的平均CAT值(1.764±0.45)、患龋率(11.00%)和平均龋坏程度得分(0.194)均低于女童(分别为1.940±0.51,17.50%,0.31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AT值越高(P<0.001)、口腔保健越差(P<0.05)和性别为女童(P<0.001)均可显著提高平均龋坏程度得分,加重龋齿。结论: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要与家长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来进一步制定适合儿童的精准的龋病预防措施。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齿;口腔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24-01
龋齿又称龋病,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牙釉质等硬组织在免疫状态、理化因素和细菌等的多重作用下进行性破坏[1]。龋齿发生后,患儿牙根或牙髓易同期发生病变,导致牙根牙周炎和牙髓炎等一系列口腔问题,甚至继发全身感染[2]。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利用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数据,了解其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状况,并分析口腔龋齿活跃度和其他因素对患龋程度的影响,为精准地预防龋齿提供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随机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5个班共112名健康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儿童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儿童刷牙情况的基本情况,并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CAT值测定。本次调查儿童家长均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口腔检查 本次调查中参与口腔检查的医师均通过专门培训,均在相同条件下开展口腔检查。检验环境光照条件良好,儿童端坐于医师对面,使用口镜和探针按预定顺序逐一完成口腔检查。口腔检查结果评估标准参照国家统一规定:1)检查时未发现患龋表现,并且无龋齿充填治疗史者为无龋;2)通过检查发现儿童牙齿光滑面与窝沟位置存在明显软化或损害、具有不同程度龋患或已存在填充牙均视为龋齿。
1.3 CAT检测 用棉棒提取上颚所有牙齿的颊面软垢后放入CAT成品试剂(三金株式会社,日本),在37℃孵化器中培养48h,结果参考成品CAT比色板进行7色段判定。CAT取值为0~3.0。
1.4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由实施检查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对儿童家长,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刷牙情况等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开始前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人双录入。连续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所示,为学龄前儿童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与患龋状况。本次调查的112名学龄前儿童中,女童54名,占48.21%;男童58名,占51.79%。男童的平均CAT值(1.764±0.45)、平均患龋率(11.00%)和平均龋坏程度得分(0.194)均低于女童。4岁以下儿童71人,占63.39%,4岁以上儿童41人,占36.61%。4岁以上儿童的平均CAT值、平均患龋率和平均龋坏程度均低于4岁以下儿童。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CAT值、口腔保健状况和性别均为影响学龄前儿童口腔平均龋坏程度的獨立危险因素,其中CAT值越高、口腔保健行为评分越低和性别为女童均可显著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平均龋坏程度得分,加重龋齿。
本次纳入调查的学龄前儿童男童患龋率为17.5%,女童为11.0%,远低于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儿童患龋率,以及近期国内其他地区的儿童患龋率调查结果[3],与在该园区长期注重口腔健康宣教和口腔卫生保健,学生家长的防龋、治龋观念较强有一定关系。本次调查中显示女童平均CAT值、平均患龋率和平均龋坏程度均高于男童,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其中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
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是保障儿童口腔健康的关键。本次调查有85.04%的儿童刷牙频次 ≥ 1次/天,88.79%的儿童刷牙持续时间 ≥ 1分钟,68.22%的儿童每晚刷牙,但仍有约15%的儿童仅仅偶尔刷牙。原因可能是部分家长对乳牙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意识有待提高。由于学龄前儿童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均较差,家长对其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较大,因此仍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更不能在刷完牙睡觉前进食,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减少菌斑生成和食物残渣滞留,防治龋齿的发生。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的龋病防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要与家长和幼儿园的通力合作来进一步降低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根据儿童CAT检测结果,结合口腔健康习惯制定适合儿童的精准的龋病预防措施仍然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白玥, 江虹, 刘童童, et al.我国儿童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0):777-780.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6-47.
[3] 王颖, 郭晓龄, 曹思远, et al.辽宁大连甘井子区809例4~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18(4).
[4] 杨琳, 张君平, 李继遥.龋病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3):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