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摘要
2018-11-01王天泽许元鸿
王天泽 许元鸿
【摘 要】 目的:对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和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总结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的效果,以此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时机和方式。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關键词】 手术;胰腺;时机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37-02
从临床来看,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包括四种病例类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以及实性假乳头状瘤,在胰腺肿瘤中约占1%的比例。长期以来,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病例较少,这导致临床上对于胰腺囊性肿瘤的认知存在很多不足,临床处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部分患者甚至因为处理不当而耽误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在近些年,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高速发展,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数量不断增多,在业界内开始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对院内近些年所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及整理,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所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患者,其中,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36~55岁,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7例。通过B超和CT检测发现,患者肿瘤直径大小为2~15CM。其中,胰腺头部肿瘤有4例,胰腺尾部肿瘤6例,全胰腺肿瘤3例。根据组织性病例检查:单囊性肿瘤患者较多,有8例,多囊性肿瘤患者5例。从临床检查来看,有8例患者表现有上腹疼痛、胀痛、有肿物出现等,另外还有5例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是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
1.2 治疗方法 在开展手术前,通过B超和CT的方式确定肿瘤所处位置、肿瘤的直径大小、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等。在手术开始前,通过造影技术和组织性病例检查排除胰腺假性囊肿的可能性。由于胰腺囊性肿瘤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手术治疗成为首选方法,放疗和化疗都很难达到有效位置,因此,只能选择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在本文选取的13例患者,都是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临床资料来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表现为浆液性囊性肿瘤的时候,多发生于胰腺头部,因此,手术治疗方法是切除胰腺十二指肠,将胰腺尾部的胰腺组织切除;病例表现为黏液性囊性肿瘤,一般发生与胰腺的尾部,主要是采用胰腺远端切除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一名患者的肿瘤直径达到了10cm,由于黏液性囊液肿瘤良恶并存,怀疑患者肿瘤已经发生恶变,因此,选择将患者的脾脏以及周围的淋巴组织一起切除,以防止存留癌细胞。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较为特殊,其分泌的粘性物质会造成整个胰管感染,癌细胞也会造成胰管传染,因此,为了能够彻底的消除癌细胞,需要将十二指肠和胰腺切除。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时机和方式 因为胰腺囊性这种类型的肿瘤处于人体中特殊的生理位置,而且深度较大,是常规的放疗和治疗的效果所达不到的,也就是达不到理想中的治疗效果,所以这13例此类肿瘤患者都是采取的手术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4例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3例胰体尾的切除手术,2例胰腺节段的切除手术,2例腹腔镜下的胰体尾切除的手术,1例胰腺肿瘤的局部切除手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手术。
2.2 术后并发症处理 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在围手术期没有发生死亡案例。在手术之后出现胰瘘患者2例,其中,1例是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之后出现,1例是在胰腺节段切除手术之后出现。这些患者通过营养支持、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之后,患者出现胰瘘的数量明显的减少,在手术之后的1个月,患者拔除腹腔内引流管之后逐步痊愈。在手术之后出现胃瘫患者1例,该患者是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性肿瘤,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患者症状逐步消失。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测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等。在手术前,胰腺囊性肿瘤很难被确定具体的病理类型,而且,在早期没有具体的显著症状,在肿瘤物质检测方面也没有异常表现,因此,在临床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否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而言,无论是明确手术方式,还是明确手术时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胰腺囊性肿瘤类型包括有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以及交界性肿瘤三种。虽然说在临床方面,胰腺囊性肿瘤的数量较少,但是,需要特殊关注。这是因为临床诊断过程中,胰腺癌有可能会表现为胰腺肿瘤,这个时候会忽视囊壁上所存在的癌细胞,进而会对医疗时机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进入胰腺癌晚期。
在开展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一般而言,胰腺囊性肿瘤的确诊需要影像学检查作为支持,可以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与周边器官的黏连程度等,然后再通过组织学的辅助来确定囊肿的具体性质。一般情况下,B超和CT可以明确具体的病症情况,但是,如果说囊肿所处位置较深,那么CT就很难给出清晰的信息,这个时候需要MRI来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在确定肿瘤良恶性的时候,可以通过内镜和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方式,来获取有效的组织病理学信息。
手术期的选择,一般而言,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但是,具体的手术时机的选择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研究,如果说肿瘤直径不超过3cm,那么可以先不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必须要组织活检,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具体的手术时机选择必须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 于源泉,李江涛,彭淑牖.胰腺囊性肿瘤的规范化诊治[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6(06)
[2] 徐支农.外科手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7)
[3] 童方伟.浅析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26例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19)
[4] 朱立君.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处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