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的价值

2018-11-01顾琴燕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急诊胸痛价值

顾琴燕

【摘 要】

目的:研究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的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并治疗的胸痛患者共106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分诊时不实施心电图筛查,筛查组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对比2组不同干预下临床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筛查组患者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为(0.18±0.01)h,明显对于常规组(P<0.05);筛查组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概率为3.77%,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筛查组患者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的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诊护士;急诊;胸痛;心电图筛查;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02-01

胸痛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接诊对象[1]。一般而言,临床上常采用影像学的手段来检查患者胸痛的原因,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心电图筛查。但利用心电图筛查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少。我院抽取106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诊护士对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的价值。具体的试验报告内容如下文所示。

1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并治疗的胸痛患者共10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筛查组2组,每组平均53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23例,患者年龄47岁到79岁,平均年龄(60.24±0.13)岁。筛查组中,男28名,女25名,年龄47岁到80岁,平均年龄(61.19±0.27)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分诊时采用常规分诊流程,不实施心电图筛查。即接诊后,临床护理人员立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然后根据生命体征测量结果,凭借临床经验,针对生命体征正常者,安排患者到普通诊室就诊,第二次分诊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进行治疗。针对生命体征异常者,分诊护士立刻安排到抢救室就诊。

筛查组分诊时实施心电图筛查。接诊后,临床护理人员立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并对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筛查,分诊护士、筛查医生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结果以及心电图筛查结果,凭借临床经验,针对生命体征正常及心电图筛查结果正常者,安排患者到普通诊室就诊,第二次分诊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进行治疗。针对心电图筛查结果提示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分诊护士立刻安排到抢救室就诊。

1.3 评价指标

(1)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的差异性。

(2)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情况。

(3)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测量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测量量表满分为100分,其中评价标准为非常满意:评分为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评分为60分到79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为60分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生物统计学SPSS18.00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的差异性相关计数资料以(x±S)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T检验;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的差异性

常规组患者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为(1.24±0.13)h,筛查组患者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为(0.18±0.01)h,明显对于常规组(P<0.05)。

2.2 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占比例情况

常规组中,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6例,所占比例为11.32%;筛查组中,分诊至普通诊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2例,所占比例为3.77%,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2.3 对比2组患者不同分诊处理模式下满意度情况

常规组中,非常满意24例,比较满意9例,不满意20例,患者满意度为62.26%;筛查组中,非常满意34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患者满意度为98.11%,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一般而言,非心源性胸痛只需分诊到普通诊室治疗即可,以免浪费抢救资源。但是若为心源性胸痛,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应立刻进行抢救,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非心源性胸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区分难度较大[2-3],因此如何快速确诊患者发病因素,对该病及时进行诊断,及时制定治疗计划,控制病情的恶化,抢救患者生命,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预检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接诊危重症患者方面占据重要的临床诊疗地位。但是常规的预检分诊工作,仅仅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护理人员凭借检测结果,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人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因此临床误诊率高。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影像学的手段来检查患者胸痛的原因,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心电图筛查。心电图的操作简便、无创、经济,适用性广,能够提高分诊准确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本研究显示,分诊时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就诊至接受处置时间短,能够明显降低分诊到普通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清平,管癸芬,周泽和等.预检分诊心电图筛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9):124-125.

[2] 李克翠.急診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9):117-118.

[3] 王蕊,林晖,王德昭等.动态心电图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23-624,627.

猜你喜欢

急诊胸痛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