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1-01杨雪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优化

【摘 要】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过程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行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甲组,另选择同期接收并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7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1)乙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抢救成功率为98.67%,高于甲组的86.67%,且乙组死亡率为2.67%,低于甲组的13.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积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

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AMI;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178-01

为确保AMI患者发病后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急救,临床医护人员提出“时间窗”概念,重视对患者发病、接诊、救治、溶栓这段时间的合理应用,尽可能缩短“时间窗”、提高抢救效率[1]。在具体操作中,临床护士的密切配合极其重要,通过优化各项护理流程,有利于节约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快的急救时间。鉴于此,本院在AMI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行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甲组,另选择同期接收并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75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甲组性别:女性33例、男性42例;性别:42岁-68岁,平均为(55.60±6.30)岁;发病至急救时间:0.5h-11h,平均为(3.50±2.70)h。乙组性别:女性32例、男性43例;性别:41岁-69岁,平均为(55.62±6.32)岁;发病至急救时间:0.5h-12h,平均为(3.52±2.68)h。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

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且诊断结果与AMI标准相符;患者年龄<70岁,神志清醒,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已住院者在院内发生AMI;存在精神疾病史、老年痴呆病史;视觉、听觉、认知功能等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合并有血液疾病史,或者存在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1.3 护理方法

1.3.1 甲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士接诊后迅速为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协助急诊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并且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为患者安排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缓解后将患者转入相应科室,展开后续住院治疗。

1.3.2 乙组

(1)优化急诊流程:①急诊护士接到120急诊电话后及时联系救护车,在最短的时间内派救护车及急诊护士,急诊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要与急诊科保持联系,第一时间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传递至急诊室,有利于提前做好接诊、抢救等准备。② 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检查和病情评估,同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同时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入院后第一时间先进行急救,同时护士完成一系列住院手续办理工作。在接到患者的时候,护士需通过视、触、问的方式评估患者病情,并观察其意识、口唇颜色、生命体征等。③护士对患者急救的风险度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展开分诊、会诊等安排。

(2)优化救治流程:①患者入院后立刻为期组织护理小组,明确组员的工作内容,然后由责任护士全程陪伴在旁。在急诊护理期间,由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护理工作,如生命体征监护、呼吸机给氧、创建静脉通路、心电检测等等。②责任护士准备好急救的相关物品、急救药物等,并遵医嘱用药,同时与主治医师密切配合,为患者展开急救。急救结束后,护士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待其病情缓解或者稳定后,责任护士将其转入相应的科室住院治疗,并与科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

1.4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抢救的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与死亡率;(3)通过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

作者简介:杨雪梅(1977-),女,汉族,陕西铜川人,主管护师,学士。研究方向:急诊内护。

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9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70分-8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

1.5 数据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用“[例(%)] ”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护理满意度评分用“(x±s)”表示,“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

乙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甲组,死亡率低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乙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AMI作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属于危重症范畴,具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巨大威胁。随着AMI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社会各界对该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重视,临床中将AMI患者的治疗重点归结于尽量在最短时间疏通患者梗死的血管,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肌血液灌注,及时中断心肌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AMI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抢救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与此同时,乙组抢救成功率为98.67%,高于甲組的86.67%,且乙组死亡率为2.67%,低于甲组的13.0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高AMI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安全。这是由于在具体护理中,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内容更为丰富,各环节的护理工作更为密切衔接,这样能够促进院前急救、就诊以及绿色通道急救等集于一体,同时各科室之间互相密切配合,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不仅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满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认可[3]。

综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AMI救治过程中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颇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文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54-255.

[2] 赵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9-1921.

[3] 徐菊.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139-140.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