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生儿发热护理的体会

2018-11-01李晴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发热新生儿护理

李晴

【摘 要】

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症状,新生儿正常核心温度(肛温)为36.5℃-37.5℃,通常将新生儿的核心温度高于37.5℃定义为新生儿发热。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的发热会损害机体多器官功能,甚至影响患儿的安全健康[1]。因此,加强对新生儿发热的监护,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生儿;发热;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146-01

1 新生儿发热护理

1.1 去除病因

1.1.1 环境因素引起新生儿发热 当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过高,如暖箱温度、湿度过高、放置新生儿的辐射台皮肤温度电极过松或脱落时,可引起新生儿发热。针对环境因素引起的发热,护理人员应将室温调整为18-20℃,相对湿度50%-60%,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操作集中进行,保证患儿充分休息,避免患儿哭吵引起发热。松解患儿的包裹,根据患儿的日龄和体重调整暖箱箱温在中性温度范围内,新生儿在中性温度内具有最低的代谢率和耗氧量[2]。若因光疗引起的发热,应报告医生,遵医嘱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予患儿暂停光疗。妥善固定辐射台皮肤温度电极,避免环境因素引起的发热。

1.1.2 新生儿脱水热 脱水热是指新生儿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或因外环境温度过高引起身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导致的发热[3]。针对脱水热的患儿应尽快补充水分,如果母乳不足,可在两次喂奶之间喂温开水或5%-10%的葡萄糖水,每次10-30毫升。口服补液困难者应遵医嘱予患儿静脉补液。

1.1.3 新生兒感染引起的发热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发热的常见原因,以呼吸道感染、全身感染及消化道感染最常见,早期新生儿以败血症最常见[4]。针对感染引起的发热,应查明感染源,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做好消毒隔离,控制感染。医务人员应加强手卫生,操作中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患儿感染加重,或将病原体带给其它新生儿,引起感染。

1.2 降温方式 当患儿体温高于39℃时应尽快降温,以降低患儿代谢率,减少耗氧量,防止惊厥发生。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慎用药物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5]。

1.2.1 温水擦浴 如体温>39.5℃可给予温水擦浴,擦浴用的水温一般为32-34℃,擦浴部位:四肢、颈部、背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3-5分钟,以助散热。新生儿忌用乙醇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造成不良影响。

1.2.2 冷敷降温 将冰袋用小毛巾包裹置于患儿大动脉搏动明显处(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每次放置不能超过20分钟,以免发生冻伤。有研究表明[6],手套凉水袋冷敷降温效果优于冰袋。用橡胶手套盛三分之二凉水,水温15-20℃,扎紧手套口,置于患儿大动脉搏动明显处。手套凉水袋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操作简单,质地柔软能用敷面完全接触,增大冷敷面积,减少冻伤。降温过程中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当体温降至37.5℃停止冷敷。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寒战、指端发绀等不良反应。

1.3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神志、面色、食欲等。观察病情进展,关注有无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常表现为兴奋状态,不易入睡,暴躁不安。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嗜睡,反应低下甚至昏迷。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患儿细微的意识改变,报告医师,及时处理。观察患儿的液体入量、尿量、皮肤弹性、血压,注意有无脱水症状。观察运用退热药和抗生素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1.4 保证营养的供给 保证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并根据患儿的出入量调整补液量。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肠蠕动减慢,消化液生成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应给予患儿少食多餐[7]。对于不能进食者应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

1.5 加强基础护理

1.5.1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汗液浸渍易导致其皮肤发红甚至皮损,应及时更换湿衣被服,衣着宜纯棉质[8]。保持床单清洁、平整,促进舒适。

1.5.2 口腔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利于口腔细菌繁殖,引起口腔炎症。因此要注意口腔护理,每天2-3次,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预防鹅口[9]。

1.5.3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细菌感染的主要通道之一,加上发热时抵抗力降低,为防止感染,应加强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潮湿、分泌物增加,脐轮及周围皮肤颜色,若有异常。报告医师,并加强脐部护理。沐浴后,充分暴露脐部,先用消毒干棉签蘸干脐根周围水分,用碘伏消毒脐残端、脐根部、脐轮周围皮肤,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两次,有脓性分泌物可用3%的双氧水擦洗干净,再用碘伏消毒[10]。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发热,应明确发热病因,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及时正确处理,减少发热对新生儿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陈天杰.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6):117-118.

[2] 陶丽荣.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64-65.

[3] 苗长青.18例新生儿脱水热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02):52.

[4] 黄雷,徐亚萍,郑季彦.313例新生儿发热病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07):53+59.

[5] 贾晶.循证护理对小儿发热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5):54-56.

[6] 饶春梅,杨清花.2种物理降温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3):53-54.

[7] 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童夏生.儿科发热护理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627-3629.

[8] 张珍,陈戟.新生儿皮肤护理[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04):318-320.

[9] 董小芳.新生儿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5):1378-1381.

[10] 刘润花.新生儿的临床观察及基础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09):207-208.

猜你喜欢

发热新生儿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针对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思路分析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