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疗效及美观性分析

2018-11-01李国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李国明

【摘 要】

目的:研究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及美观性。方法:随机抽取84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满意度评分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评定,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81%),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38%),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5%),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满意度评分(90.22±1.41)分,参照组满意度评分(71.16±1.21)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手术;传统放射性切口手术;乳腺纤维腺瘤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61-02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外科常见良性肿瘤,患者以青年女性为主,病发与机体自身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密切关系[1]。既往多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在肿块表面沿着乳管方向建立切口,将肿块与包膜一同切除,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对于女性而言,上述治疗可对乳房的美观性造成破坏,从而对其带来一定的消极阴影,故而有必要给予有效术式治疗,以确保其美观性及治疗效果[2]。本院就4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开展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1)患者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2)肿块直径0.4-4.2cm;(3)明确本研究开展主题;(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系统疾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抵触或抗拒手术开展者;(4)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为女性,治疗组年龄18-35岁,平均(26.5±1.4)岁;参照组年龄19-35岁,平均(26.4±1.5)岁。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经χ2/t检验得出P>0.05,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要求患者取仰卧位,在B超协助下确立肿块部位并进行标记,沿着乳晕边缘色素交界处建立弧形切口,切口长度根据肿瘤大小及为主确定,切口皮下组织,沿着乳管走向在皮下脂肪组织与乳腺腺体被膜之间分离皮瓣,直至肿块上方;上述操作完成之后,钝性分离乳腺腺体及乳房皮肤,确定瘤体位置后,锲形切除瘤体及少许乳腺组织,后实施常规止血消毒,使用可吸收3-0缝合线缝合腺体创缘和皮下组织,乳房外皮使用4-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后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1.3 研究指标

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满意度评分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评定,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效果以患者和治理后情况为判定标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无明显瘢痕、双侧乳房对称,乳头乳晕感觉良好,判定为显效;患者手术后无明显瘢痕,双侧乳房存在轻微不对症现象,乳头乳晕存在轻微不适感,判定为有效;患者术后瘢痕明显,治疗后未能达到上述标准,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满意评分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作为判定标准,包括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美观性、舒适感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在处理数据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呈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41/4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81%(31/42),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42),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05%(8/4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评分对比

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满意度评分(90.22±1.41)分,参照组满意度评分(71.16±1.21)分,治疗组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低,有统计学意义(t=66.481,P=0.000)。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在临床中是指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共同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常见等特点[5]。据临床资料[6]记载,该疾病具体发病机制由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过高等因素引起,病发后患者可出现乳房无痛性肿块等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乳房疼痛或移液等。以往临床针对乳腺纤维腺瘤多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瘤体来达到治疗效果,但治疗后常在乳房皮肤上留下瘢痕,影响美观性,且外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极易对治疗效果及患者自身心理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给予其更为合理有效措施治疗,对并发症风险进行控制。环乳晕切口手术是近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隐蔽性高、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术中采用4-0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最大限度减少了切口的张力,使术后瘢痕大大减少,并稳定乳晕形态及大小,从而在减少对乳房造成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美观性[7-8]。本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81%),术后感染、局部血肿、局部皮肤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9.05%),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患者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表明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满足患者对美观性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效果顯著,能够协助医师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乳房的美观性,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寒. 钼靶定位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4):38-39.

[2] 莫海扬. 经乳晕切口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与传统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临床效果对比[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 23(4):86-87.

[3] 张伟娟, 周宁, 施全,等. 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1):34-36.

[4] 王松, 薛文华, 赵晓玉,等.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7, 28(23):3212-3216.

[5] 郭巨江, 廖洪叶, 翁一尹,等.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 9(5):383-386.

[6] 张春梅, 李静, 吕娟,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卵巢肿瘤化疗患者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9):1300-1302.

[7] 陈杰. 环乳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60-62.

[8] 刘慧鹏.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8):3399-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