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2018-11-01高芳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肥胖哮喘儿童

高芳芳

【摘 要】

目的:分析并比较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儿童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初诊哮喘患儿共90例,按照不同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3组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评价3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并检测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1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 、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结果:1.正常体重组患儿有效率60%,超重儿组23.33%,肥胖儿童组16.67%。2.正常体重组儿童症状控制率81.50%,超重儿组76.20%,肥胖儿童组53.30%。3.三组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1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有显著升高,同时其也显著高于同期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影响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哮喘患儿随着BMI升高,患儿对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的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肺功能改善情况逐渐降低。

【关键词】 哮喘;肥胖;儿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临床效应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50-01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儿童期肥胖不断也不段增加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obesity)和哮喘(asthma)同为儿童人群中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卫生医疗资源的负担[1]。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早已受到广泛关注。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肥胖是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肥胖型哮喘(obesity-associatedasthma)是一种重要的特殊临床表型[2]。与经典过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表型不同,肥胖型哮喘可能与非过敏机制相关,并影响哮喘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本文通过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体质指数哮喘儿童疗效的观察与统计,探讨不同体质指数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7年1月至 2017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6到12岁患儿共90例,按照我国2~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BMI界值点将患儿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位于年龄别的百分位数 16%~84%)54例,其中(男30人,女24人,平均年龄为9),超重组(BMI 位于年龄别的百分位数 85%~94%)21例(男13人,女8人,平均年龄为10.5),和肥胖组(BMI 位于年龄别的百分位数≥95%))15例(男9人,女6人,平均年龄为11.2),共三组。3组患儿均予吸入同等剂量的ICS+LABA(布地奈德0.5mg+特布他林2.5mg),2次/d。同时合并感染者及时给予相应抗生素,均治疗7 d。待症状缓解后予ICS+LABA进行维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评价3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并检测三组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肥胖组和超重组BMI均较体重正常组高(分别t=12.782、7.621,均P<0.001)。各组年龄、男女构成和病情嚴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中急性发作期中度哮喘的诊断标准。(2)6-12岁儿童。(3)患者监护人同意加入本研究的患者,愿意进行配合并且能良好完成相关的肺功能检查。(4)无糖皮质激素禁忌症的患者。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纳入标准,对患者无法进行疗效或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的患者。(2)不配合参加本项研究的患者,不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者。(3)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气促、胸闷患儿;排除有其他慢性疾病、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或功能不全患儿;排除合并有重症感染的患儿;有其他可对检测指标产生影响的疾病。(4)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禁忌症的患者。

1.2 研究工具

1.2.1 哮喘患儿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联系电话、初诊以及复诊时间,用药情况,附表1。

1.2.2 哮喘患儿控制测试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评价3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总分为0~27分,分数越高控制越好(完全控制大于等于23分,部分控制大于等于20-22分,未控制小于等于19分)。对3组患儿的控制情况进行对比,附表3。

1.2.3 肺功能仪

采用美国胸科学会(ATS)推荐的肺量计法,德国耶格Master screen型肺功能仪。测定方法参考ATS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推荐程序和标准。主要观常用肺功能测定指标: 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 25%肺活量(余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余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

1.2.4 药物

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1 mg/2 ml,批号:318350);特布他林溶液(规格:5 mg/2 ml,批号:bark),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评价3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总分为0~27分,分数越高控制越好(完全控制大于等于23分,部分控制大于等于20-22分,未控制小于等于19分)

2.1 控制情况观察

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月,6个月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评价3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总分为0~27分,分数越高控制越好(完全控制大于等于23分,部分控制大于等于20-22分,未控制小于等于19分)。对3组患儿的控制情况进行对比[3]。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客观的数据,根据数据结果表明,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肥胖患儿的治疗效应明显没有正常患儿效应好。

2.2 三组患儿肺功能检测指标

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正常体重儿童、超重儿童的各项检测指标有显著升高,同时其也显著高于同期肥胖哮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学龄儿童的肥胖率约为8.9%[3,4]。儿童哮喘患病率在不同的调查中略有不同,较为权威的数据是1.97%和3.3%[5,6]。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哮喘发病率也随之攀升。据WHO预测,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哮喘人群将从现在的3亿患者,增加到2025年的4亿[7,8]。肥胖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可简而言之为体重指数(BMI)越大,越容易出现气道高反应[9]。我们的临床研究同样发现,肥胖与哮喘患病率和发病率呈剂量依赖关系,还会增加持续性和严重哮喘风险。

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在成人肥胖型哮喘患者中BMI升高可降低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ICS) 的反应性[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型哮喘患儿对 ICS 治疗的反应性亦有所下降。一项研究报道,超重或肥胖型哮喘患儿对每日吸入布地奈德(400μg·d - 1) 的反应性明显降低,可能与BMI 升高有关,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CS 组的正常体重哮喘患儿 FEV1 、FEV1 / FVC 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显著改善,而超重及肥胖儿童上述指标改善并不明显。因此,超重或肥胖型哮喘患儿的激素治疗可能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如体重持续控制对治疗效应的影响,全身性抗炎药物使用的价值等,仍有待于更多、更深入的临床研究证实。

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肥胖患儿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敏感性相对于体重正常的患儿低,得到的治疗无法达到正常患儿的效果,另一方面,肥胖患儿由于得不到效好的治疗,从而使得病情无法得到效好的控制,而肥胖患儿的病情反复可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患病儿童对活动需求低,由于身体不适相对于正常儿童的活动量少,这会导致肥胖不断加重,继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这些数据不受患儿的性别影响。

综上所述哮喘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显得更加重要,无论对于患儿哮喘的控制,还是对于患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哮喘管理規范化的内容: 为达到和维持哮喘的长期控制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规范管理系统,哮喘规范化管理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 建立患者—家庭—医师间的伙伴关系;识别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 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正确处理哮喘急性发作;特殊问题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Peters JI, Mckinney JM,Smith B, et alImpact of obesity in asthma: evidence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disease management study.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1,106(1) : 30-35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EB/OL]. Revised, 2014. (Assessed May 2014,at www.ginasthma.org.)

[3] Okabe Y,Adachi Y,Itazawa T,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asthma in Japanese preschool children. 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12,23(6) : 550-555

[4] Beuther DA, Sutherland ER. Overweight,obesity,and incident asthma: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tudie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5(7) : 661-666

[5]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2016[J]. Available from http:// www.ginasthma.org.

[6]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Global burden ofasthma[EB/OL]. (2004-05) [2010-06-20]. http://www.ginasthma.com/Reports.

[7]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8] Chen ZH,Wang PL,Shen HH. Asthma research in China: a fiveyear review[J].Respirology,2013,18(Suppl 3):10-19.

[9]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心). 哮喘的影响范围[EB/OL].[2016-01-02].

[10] Obesity linked to higher asthma risk in women. MedicalXpress. March 16,2016

猜你喜欢

肥胖哮喘儿童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留守儿童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