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的思考
2018-11-01高毓宽
高毓宽
高校行政人员是指在高校专职从事行政事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或党务工作的职员。基层行政人员是行政工作最具体、最直接的实践者,其工作能力、态度、效率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声誉[1]。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考核重心放在了教学与科研工作上,高校对外的各项硬性指标也是以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导致高校出现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分化,基层行政工作不受重视,基层行政人员地位低下。基层行政人员的管理工作直面校园政策的实施、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管理、教研工作的配合,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出现职责划分不清,工作推诿卸责,创新程度差,师生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素质发展,亟须引起重视。
一、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1.行政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清
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基层职工,服务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学生活动管理、党教工作管理、辅助教研工作、职工管理、校园规章制度实施、校内外活动管理等,琐碎且复杂,在很多细致的工作职责划分上是无法全面兼顾的,且突发性工作很多,上下级之间会出现下级工作量增加,同级之间会出现推诿卸责等一系列问题。
2.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性不足
由于近年来高校发展重心在教学、科研方面,高校对外的综合实力评价也多以教研成果为准,基层行政人员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多成效表现在师生关系、学生活动、职工工作协调等方面,并不能像教研工作那样获得明确的指标衡量,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导致更多基层行政人员仅是按部就班做好手头工作,消极怠工,工作创新性不足,且很多条条框框的管理大多已经不适应改革步伐,激发了师生的不满,引发了工作间的矛盾。
3.教研队伍和行政队伍的发展分化
本身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应起到协调、服务、管理的作用,为教研人员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宣传积极的对外形象。高校的很多政策都是向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方法方面倾斜,这样学校教师的待遇在不断提高,却忽视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待遇的提升[2]。教研队伍与行政队伍之间的关系趋于两极分化,没能紧密地沟通协调,互相对工作性质不够了解,在进行人员管理和工作沟通时就会存在冲突,对高校的内部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
4.基层行政人员与高层行政人员的工作问题
基层行政人员多数实行坐班制,无法享受高层行政人员优质的学习提升资源,且基层行政管理琐事多,工作突发性强,自身的发展和进修都受到限制,然而职级晋升又存在很高的要求,所以大多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提升空间很小,多数高层行政人员也多是各学院专业教研人员转岗担任,且工作重心亦以教研为主,使得管理和教研岗位在高层交叉,更多的行政管理事务下放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手中。升迁机会小和工作量大的矛盾导致基层行政人员消极怠工,对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存在弊端的。
5.管理成本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成本意识具体指的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源,如果取得的行政管理效果大于支出,那么学校就能够从行政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实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如果持续是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活动多数只重形式不注重内涵,行政工作不加以改进发展,其投入的成本必然大于支出,对行政管理工作是有消极影响的。
二、思考与建议
1.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运用
(1)以人为中心。基层行政管理的核心是行政管理人员,因行政管理工作的范围直接面向高校高层行政群体,因此其人才的选拔制度必须建立在高质量、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其擅长的领域分配行政管理工作,并对其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提升机会,促进他们的工作热情,给予他们在行政岗位上的发展空间,基层与高层行政管理贯通,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趋于一体化、专业化。
(2)以成果为标准,建立科学考核反馈机制。行政业绩考核时,由于考评名额有限,考评人员又多,加上主观性、人情化的存在,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公平,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考评时,可以建立半年及一年的工作反馈表,行政管理人员所服务的对象应纳入考核主体中,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全面性与公正性。由与其工作相关的教研人员、高层行政管理人员、相应管理岗位服务对象和学生共同组成考核队伍,对其工作作出最中肯的评价,其中,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以定性指标为主,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以定量指标为主。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对其工作考核表现优异或出现问题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对工作改进进行定期调整反馈,强制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提供更好的工作管理服务。
2.教研工作与行政工作对高校发展贡献的分类评定
行政管理工作对教职工的生活与工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大的协调和管理作用,对校园氛围的形成也有着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在校大学生的非教研素质文化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对高校工作进行考核评定时,重心应在教研工作和高校管理工作上把握更好的比例,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地位,将行政管理工作的成果纳入考核指标,在高校的综合实力评价上也应将行政人员的工作贡献表现出来,与教研工作有更加公平清晰的分类,一方面是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也是对高校内部素质发展的促进。
3.坚持“大部制”改革
2015年各高校陸续实行“大部制”改革,对高校而言,机关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就是理顺工作关系,整合各处室的职能。在“大部制”改革下,高校行政职能部门分类缩减,职责划分更加明确,各部门所属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清晰。大部制改革将部门划分出来,“小部门”工作也应有所规范细分,各部门属职也需更加明确,使得行政工作更加精细,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4.行政工作信息化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行政工作要与时俱进,信息化发展应不断完善,从基本工作到考核反馈都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行政与教研工作应齐头并进,更好地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基层行政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了基层行政管理,教师的教研工作才有基本的保障。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受到规范化的待遇,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文化素质培养和心理心态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保障基层行政人员的地位和工作成果,给予其发展空间,提高其工作创新性和积极性,不仅是对高校行政工作的完善,也为高校行政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龚小玉,邹建卫.大部制改革视域下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定位及发展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36):130-132.
[2]孙 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J].中国商论,2016(3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