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路走水”促环保打造“3E”智慧港口

2018-11-01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卡枢纽港国际航运

孙鑫

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優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建设目标。在6月14日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了相关情况。

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创新能力

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上海已成功构建国内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成为大陆第一空中门户;上海初步形成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航运服务集聚区,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已形成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国际客运中心+外高桥备用码头的“两主一备”格局,邮轮和旅客接待量快速增长。

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说,上海将通过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港,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加强航运中心建设保障等举措,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成以智慧高效的集装箱枢纽港、品质领先的航空枢纽港、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等为特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运运营中心;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聚航运服务全要素:打造航运科技创新高地,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实现航运产业转型发展。

改善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航运中心建设以前侧重硬件,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到一定水平,越来越注重软件的发展,就是软实力。”谢峰介绍,现在考虑通过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做好港口经营业务审批实施告知承诺;优化口岸监管模式和服务环境、实行报关报检“并联”、通关与物流作业“并联”,简化单证办理,降低港口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口岸信息共享机制等,持续改善航运领域的营商环境。

加快“绿色港口”和“智慧港口”建设

据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介绍,新一轮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出台,上海将持续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鼓励集装箱运输“弃陆走水”,推动长三角地区集卡新能源替代和集卡环保标准的提升;实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力争港口内集卡尽早实现全面“油改气”改装;推进港口岸电建设,到2020年,争取本市50%以上的已建集装箱、邮轮等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研究本市靠港船舶强制使用岸电措施;全面实施港口船舶污染物规范处置,推动内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免费接收机制。

智慧港口建设方面,上港集团总裁严俊表示,上港集团将围绕“3E"的战略目标进行——港口运营上卓越(Excel)、生态圈构建上开放(Extend)、可持续的创新业务上拓展(Explore)。为了做到“3E”级,将围绕“五个化”:码头智能化、海运物流协同化、国际贸易便利化、金融场景普及化、数据服务创新化展开。比如,洋山四期3250米岸线,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也是技术最领先的,同时还是智能环保的。至6月末合计有13台桥吊、70台轨道吊、80台AGV投产,最终将形成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和130台AGV的规模,达到630万标准箱的能力。同时,一些传统码头在开展智能化改造,比如外高桥二期对轨道吊进行改造等。

建设智慧港口还要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主要是要把现有平台进一步深化提高,如受理中心平台已经承接了全上海港93%以上的业务量,同时也提升了单证的周转效率。要继续深化集卡预约平台的建设,通过运用IT、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港口行业运营模式,实现集卡进提箱预约管理,优化配置机械设备和道路资源。目前正在试点的设备交接单电子化平台,改变了依托纸质单证实施集装箱物权转移的主要模式。建设长江港航综合服务平台,希望加大对长江流域的辐射。

猜你喜欢

集卡枢纽港国际航运
“红蚂蚁”驮起一个“家”
集卡引导系统在轨道吊自动化堆场的应用优化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5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9年3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2月)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18年10月)
浅谈2016年宏观经济与港口航运运营形势分析
基于激光扫描测距技术的岸桥下集卡自动定位系统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十二五”成绩单
国际航运反垄断豁免规则新发展对我国航运立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