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11-01吴沙沙

时代金融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问题高职

【摘要】通识教育并非专业化教育,它是针对所有人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一个“全人”。可以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平衡发展,形成完整人格,实现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就业的可转换性。

【关键词】高职 通识教育 问题 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职业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而职业人才的体现是具有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执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其中不能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专业课教育,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通识教育重视度不够,通识教育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并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把学生作为“全人”来培养,只是为了迎合企业需求,迎合市场需要,并没有真正形成通识教育理念。一方面是因为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以技能培养为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同时这也是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是技能教育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而通识教育却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来其价值和优势。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为了就业率、未来招生工作的顺利推进而加大技能忽视通识教育,尽管近年来通识教育理念也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但实际操作中却并未被重视。

(二)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结构不平衡,体系性不强

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主要为公共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课、计算机基础课、军事理论等公共必修课和五花八门的公共选修课,虽然门类繁多,但与专业课相比,在学生整体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此外,很多高职院校都认为公共课程开设的门类越多、越全,通识教育就越好,正是如此,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没有系统性,没有合理的课程结构,所有的通识课程放在一起就像一盘大杂烩,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无法很好的保证通识教育学科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更不能实现通识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通识课程没有内化到高职教育的内涵中去

一方面,通识课程没能与高职专业密切关联。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涵盖的范围较广,如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礼仪等领域,然而高职教育一般3学制的教学计划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到两年半年,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都是校外进行实习和实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通识课程时也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来实施,而不能局限于讲授理论知识。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不够成熟,不具备鲜明的专业特色,没有真正实现通识课程与具体专业的结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正式的通识课程与非正式的通识课程分布不均衡。校园人文环境、寝室文化、社团活动等非正式通识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完全忽视这些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设,只注重正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导致学校人文氛围不浓厚,不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课程设置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对通识教育缺乏学习主动性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有诸多改变,很多学生还未毕业就会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很多学生更注重技能的掌握和专业的学习,希望能通过技能在未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很明显的功利目标,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主动性性较差。

其次,学校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选课指导,导致学生选课时往往以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为导向,且多数学生为了能更好的修完学分,就会选择课程任务量小、作业要求简单、课程难度低的课程,造成某些课程人满为患、某些课程无人问津。而且很多线上课程授课内容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不强,缺少互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加之线上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视频课程学习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学习,只是为了修学分而播放视频;而通识课程的线下课程则基本上是大班上课,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占很大比例,不能很好的实现通识教育的本意和目标。

再次,对于通识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而出勤,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不能认真听讲,认为自己学习的通识课程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没有作用,还不如多学些实用的技能对自己未来就业和工作有帮助,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开始的通识课程流于形式。

(五)通识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不强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推进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就需要强大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和实力都不强,不仅教师人员配备不足,而且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且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组织部门来进行专门的管理和运营,导致教学研究和后续归纳总结不完备,系统系不强。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都是由年轻老师授课,年轻老师在讲授一些诸如礼仪、体育等课程时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对于讲授一些诸如思政、人文、道德等课程时,由于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所授课程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很好的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情感的不认可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二、推进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形成明确的通识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内涵是进行全人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高职院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就是要传递人文理念、优秀传统理念、国粹精华等知识和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通识课程,来进行自我提升和升华,逐步成长为一个全面的社会人。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通识课程较为陈旧,没有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没有把政治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致使很多人的通识教育理念不明确。为了让学校、社会和学生都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需要从各个角度宣传通识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有太多功利思想,不能只看就业率而重技能培养轻通识教育,应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把通识教育放在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形成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对自己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的作用,要意识到通识教育对自己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开讲座、社团活动宣传和营造通识教育理念,让通识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大力度打造出一批通识教育精品课

尽管在高职院校学习中,专业课教学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但是开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教学之间并不冲突,如果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学时分配上、课程设置等方面下功夫,必能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基于学生不重视通识课程的突出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有吸引力的课程学生还是愿意学习的,如果高职院校能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意义的通识课程,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更多学生逐步喜欢并把通识教育内化到自己生活中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有一套行之可效的课程体系,还要有经验丰富的主讲团队,同时要引入通识教育优质资源,让学生主动被吸引到通识课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识课程,通识课程有线上线下课程,多是很多学生同时听课,如果课程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必然会使学生学习流于形式,精品课程会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愿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故打造通识课程精品课程有利于通识课程的推广,最终让广大师生受益。

(三)多元化、多角度开展校园通识教育

其一,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和讲座活动。据调查,人们更愿意相信名人、成功人士的言论,故高职院校在进行通识教育时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企业成功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来校为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提升大家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获得成就感和收获。其二、可以利用校内丰富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与其他行业、机构相比,学校图书馆会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拓展和丰富学生的通识知识,比如通过经典诵读,名著赏析、中外名著知识竞赛等活动宣扬传统文化理念,弘扬中外优秀文明,不仅可以让学生重温历史精华,还可以通过认识到知识能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得智商和情商都得以提示,真正感受到通识教育知识在指引人生道路的重要性。其三,积极推进高职学院非正式通识教育的步伐。非正式性通识教育范畴较为宽泛,涉及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形成,校园文化,寝室文化,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它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获得。相比于正式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实践性更为隐蔽,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然而非正式通识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学生的人格甚至学生的未来。如良好的寝室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助人为乐意识、沟通意识、独立生活意识;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良好的校园文化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真正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夯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实践性更强,而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依然也具有这方面的特征,需要通识教育的教师在授课时不能脱离专业实际,而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和行业特征来有针对性的讲授通识课程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更多未来社会中对本岗位在通识教育方面的要求,为此,需要对讲授通识课程的教师也进行岗前培训和专业、岗位培训,而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也应加强通识知识的掌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自学或参加通识教育的研讨会和论坛,专业教师和通识课程教师共同努力,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全人”。

参考文献

[1]严杰.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1.

[2]江盈盈.陶行知生活教育视域下的高职通识课程设置,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09.

基金项目:本文是遼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全人教育理念下辽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号:LZY17470,课题负责人:吴沙沙)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问题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