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中学历史教学德育作用的路径

2018-11-01母昌先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学德育

母昌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通过中学历史进行德育渗透也是目前人们工作的重点。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不可缺少的。本文通过对德育内容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2-0174-01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并不重视,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仅在于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由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德育的渗透工作难以开展。

1.渗透德育的主要思想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千年风雨而岿然不动,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怀抱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向往,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从不放弃对希望和对爱的追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祖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使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得以获得新的辉煌。历史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作出应有贡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首先,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东晋时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其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就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最后,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邦,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牺牲,都充满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2.1 创新过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方法就是讲授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口述或者辅以一些简单的教学设备向学生们传达知识,这种方法似乎非常简单,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授课方法。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历史反面的知识。第一,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总体性的概括和分析,并且恰当的运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语言让学生们能够从心底里感受到来自历史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沉浸到历史情景中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热情有一定帮助。第二,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们还需要带领学生们完成学习内容的整合归纳,确保他们能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并且获得自己的思考。在中学历史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基本上都记不住年代和历史事件的对应,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历史框架的构建,以时间为主线将历史知识的重点事件记住。在这个过程中再辅以一定的德育元素,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也融入到学习体系中去。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不断的产生新的兴趣和热情。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把历史事件编成一个简单的情景剧,让学生们挑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记忆事件的情况,并且体会到当时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2.2 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除了在过去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外,教师在历史课程中还可以及时的恰当的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的内容有许多是学生完全无法理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本无法快速的达成一种学习的状态。所以说,我们就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进行分析,争取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而多媒体技术恶心应用就是其中最具有实效性也最为成功的一种尝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最突出的长处就在于能够把学生更快的代入到历史事件的情景中去,通过视频、图片、文献等再现历史事件发生当时的情况,为学生们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当时人们的情感选择提供了可能性,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提升。总体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很好的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也能够为我们的德育渗透带来可能性。

3.贯彻新课改理念,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全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德育工作,不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除了在历史教学方式上做出变动,还需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升做起,首先教师必须要拥有极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向学生渗透德育因素,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接受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结语

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之一,历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是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总而言之,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滲透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历史素养,另外要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

参考文献:

[1] 水彬.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28).

[2] 姬磊.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25).

[3] 杨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学德育
身边的传统美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