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变异度在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01姚俊平温林林王建明谷疆蓉金立臣
姚俊平 韩 喆 温林林 王建明 谷疆蓉 金立臣
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pressure recording analytical method,PRAM/Mostcare)已被作为微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得到较多应用,其中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对容量的反应较为敏感,特别在成人患者,已经有了比较确定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认为PPV>15%是提示容量不足的临界值[1]。在儿童患者中一般也是将此作为容量不足的反应,但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结构上的改变可能使有效血管床面积亦有所改变[2],因此整体上带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种、术式的不同而明显不同。腔静脉-肺动脉端侧吻合术(bi-direction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Glenn)是目前治疗肺缺血性先心病的主要术式,术后肺血容量增加,PPV在反应其容量改变时很可能有着不一样的标准。本研究将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的患儿作为对比,探索Glenn术后PPV在反应容量时的变化情况。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所有功能单心室行双向Glenn术的患儿,剔除术后吻合口梗阻者(吻合口流速>1.0m/s),共入选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个月~4岁2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8.0~17.5kg,平均(13.0±3.2)kg;同期体外循环下行单纯VSD修补术的患儿,剔除残余分流者,共入院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5岁10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7.0~18.5kg,平均(11.9±3.9)kg,分为Glenn组和VSD组。
2.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术中均穿刺左挠动脉,压力套装泵入淡肝素水(500U加入500mL的0.9%氯化钠溶液)2mL/h持续冲洗动脉,经压力传感器连接意大利Vytech公司生产的Mostcare监测仪,选用儿童模式,输入患儿体质量、身高,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ean pressure,Pmean)、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以及PPV、心脏循环效率(cardiac cycle efficience,CCE)、最大压力梯度(maximum pressure gradient,dp/dt)等参数至术后12h,同时记录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Glenn组通过下腔静脉测定,VSD组通过上腔静脉测定。Mostcare中的CVP值根据实测值随时进行校准。以平均动脉压50~90mmHg (1mmHg=0.133kPa)、中心静脉压6~11mmHg,并维持CCE-0.3~+0.3,dp/dt 0.8~1.4mmHg/msec为目标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将Mostcare数据导入计算机,采集术毕(T0)、术后1h(T1)、术后3h(T2)、术后6h(T3)、术后12h(T4)的数据进行PPV的对比分析。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M)及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
结 果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各节点两组间Pmean、HR、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t值均维持在0.8~1.4mmHg/msec,CCE值均维持在-0.3~+0.3;Glenn组各节点PPV值明显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Glenn组术后12h内PPV中位值8.6%,最小值4.5%,最大值15.9%;VSD组术后12h内PPV中位值16.0%,最小值11.3%,最大值26.7%。
讨 论
表2 两组各节点PPV、Pmean、HR、CVP的比较
注:PPV代表每搏变异度;Pmean代表平均动脉率;HR代表心率;CVP代表中心静脉压。Z0为T0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统计量,P0为T0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P值;Z1为T1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统计量,P1为T1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P值;Z2为T2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统计量,P2为T2各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P值;Z3为T3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统计量,P3为T3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P值;Z4为T4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统计量,P4为T4节点各项目两组间比较的P值。PPV在两组间5个时间点均P<0.05
1.机体脉搏曲线幅度随呼吸会出现变化,在容量不足时尤为明显, 因此可以通过监测脉压的变异度来反映机体容量的改变[3-4]。Mostcare应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essure record analyticalmethod,PRAM),即通过分析患者外周动脉压力波形,获取PPV等参数,动态反应机体容量的变化[5]。Mostcare中还提供了心搏量变异度(sd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参数,同样是反应容量的常用参数,但是需要首先计算得到每搏量,才能得到的SVV参数[5-6]。因此PPV 相比SVV更可靠,故本研究选取PPV作为容量指标。
2.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因结构的改变、体外循环及超滤的影响机体容量变化幅度巨大,容量指标是术后非常重要的观察内容。特别是双向Glenn术,具有更为特殊的血流动力学[2,7]。该术式绕过复杂的心内结构,将上腔静脉和肺动脉吻合,是治疗难以解剖矫治的肺血少型复杂先心病的有效术式[8]。双向Glenn术使体静脉回流的1/3直接分流入肺进行氧合,明显改变了心脏原有的容量负荷,右心房容量明显减轻,右心室前负荷降低约35%~45%,因此术后对容量需求较大[8-10]。而目前用来指导术后补液的一般是监测上腔静脉(即肺动脉脉压力)维持在15~20mmHg,以及下腔静脉压力,维持在5~10mmHg,同时监测患儿颜面、上半身浮肿情况[2,8]。而这些指标容易受上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肺血管痉挛等影响。
3.实际上所谓容量虽然是指前负荷,但其影响的结果是体动脉血中有压,因此直接通过体动脉压来反应容量的充足更加直接、准确。故在反应容量上PPV较监测腔静脉系统的压力具有明显优势[5]。目前在成人重症监护、小儿重症监护的临床应用中一般将PPV>15%作为容量不足的临界值[1]。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向右分流消失,体循环血容量较术前增加,因此术后对容量需求少,对前负荷的变化不敏感,PPV作为容量指标临界值应适当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VSD术后在维持正常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最大压力梯度以及心动效率值时,PPV的值维持在11.3%~26.7%,中位值16.0%。也就是VSD术后PPV值大于此范围以上时才有可能提示存在前负荷减少。而Glenn术正如前所述有着明显异于一般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右心室容量减少,但左心室输出并没用增加,只是氧合血量的比例增加而已[11-12]。而术后肺循环开放增加了有效血管床面积,使整体血容量相对减少[2]。因此双向Glenn术后对容量需求多,对前负荷的变化敏感,PPV作为容量指标临界值应适当减小。本研究结果显示双向Glenn术后在维持和VSD相近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最大压力梯度以及心动效率值时,PPV的值维持在4.5%~15.9%,中位值8.6%。也就是双向Glenn术后PPV值若大于该值时就已经可能提示存在容量不足。有报道称双向Glenn术后往往需要补充相对较多的液体量[2,8],而VSD术后对容量的需求并不明显,这与本研究提示的结果是相符的。
在维持CCE在-0.3~+0.3之间,即心脏做功耗能最少的情况下[13-14],Glenn组术后PPV值逐级增高,趋向一般正常值15%改变,这可能与Glenn术后肺血容量增加,患儿肺容量向正常肺血容量改变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术后的呼吸状态有关。T0、T1患儿完全处于镇静状态,机械辅助通气,PPV值的变化较小;T2、T3是患儿开始清醒、逐渐出现自主呼吸并脱离呼吸机的时间断,PPV值变化增大;术后12小时即T4患儿一般已脱离呼吸机,PPV值的变化在完全自主呼吸下继续增大。
综上,PPV作为Glenn术后的容量反应指标,和VSD修补术后不同,不能将PPV值>15%作为容量不足的临界值,实际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少,不能确定双向Glenn术后容量不足时准确的PPV临界值,有待大样本的资料进一步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