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合伙人
2018-11-01
教师的专业发展,自然需要学科专业知识。但教育首先是指向内在心灵的事业——用灵魂去激荡灵魂。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合伙人。因此我觉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最核心的是心灵的修炼——永葆童心,分享童趣,审美童年,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同谋”。
成长需要找准“儿童站位”
我的小学时光是在蕊春园度过的,这里的一亭一阁、一草一木无不记录和滋养着我生命里最初的时光。若干年后,当我又回到蕊春园,成为一名教师时,我就把这个园子当成“时光隧道”,再一次穿越回童年,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蕊春园中成长。
那天,我走进蕊春园,正看到学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带着学生们在园子里捉蟋蟀,走“勇敢者路”,探究“葫芦池与瀑布水循环”的秘密……彼时,那位教师就是一个大儿童,她和学生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每一个项目中,或因捉到蟋蟀而哈哈大笑,或因奔跑而气喘吁吁,抑或因有了新的发现而沾沾自喜,而她身边的那些孩子宛若不是她的学生,更像是她的玩伴,一个个都与她一个样子,一个神态。看着教师和学生们的笑脸,我明白了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合伙人的真正含义。于是,我努力让自己像她一样,成为一个“大儿童”,我的成长从蕊春园重新开始。
成长需要启动“儿童思维”
“儿童思维”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他们喜欢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更感兴趣。为了了解儿童,每一个课间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聊天,一起游戏,而在与他们无拘无束的交往中,我很幸运地找到了让他们开启快乐学习的钥匙。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一下子让学生对“飞花令”很是着迷,看到课间小伙伴们不时地对上几句,我便为他们举办了属于自己的“飞花令”擂台赛。这擂台自然是设在了蕊春园的延月亭,不仅因为它是蕊春园中地势最高的地方,更是因为站在亭上可以一览园中景色,四时景色的变迁,恰好又为“飞花令”准备了最好的主题。当美丽的风景邂逅经典的古诗词,学生们得到的滋养绝不仅仅是习得,更是一种润泽。而这种成长,不仅仅赋予了学生,也赋予了我。
成长需要讲究“儿童美学”
“让儿童与美相遇”,一直以来是我校的教育主张。我们围绕蕊春园进行课程开发,从儿童的视角去审视园子,感受其潜在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美”中获得成长。
逛园子是我和学生都很喜欢的事情。午后,和学生们走进蕊春园,或观蝴蝶蹁跹,或闻花香四溢,或登亭远眺,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那天,学生们忽然发现蕊春园中的蟋蟀从草丛里跳出来,有的竟然跳到教室里了,于是纷纷提问。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就促成了“蕊春蟋蟀课程”的诞生。我们从遥远的《诗经》开始,探寻“蟋蟀”的文化密码,解读“蟋蟀”的文化意象;站在法布尔的肩头发现蟋蟀的特点,了解蟋蟀的生命成长规律;借助笔墨纸砚,书写描绘蟋蟀的故事;轻拨琴弦与蟋蟀一起浅吟低唱……在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学生成了主体,我成了他们的合伙人,常常是他们提出问题,我只需要说一句:“是啊,我也想知道,那怎么办呢?”然后学生们就会继续下去。因为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答案是他们自己想知道的,所以他们在进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毫无压力,而且饶有兴致。看到他们乐在其中的模样,我也由衷为他们的成长而欢欣。
斗转星移,为人师已十多载了,在与儿童“同谋”的日子里,我们互相成全,我成全他们的欢乐成长,他们也成全了我永恒的“童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意永远做儿童生命成长的合伙人,与他们一起领略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