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塑形镜和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儿童近视早期效果观察

2018-11-01潘青刘庆淮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5期
关键词:戴镜眼轴屈光度

潘青 刘庆淮

1.南京医科大学,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眼科,南京 223300;3.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南京 210029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儿童近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与儿童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有关[1]。光学矫正是临床常用的近视控制手段之一,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多边弧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多年来临床实践表明,与佩戴普通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进展及眼轴伸长方面作用明显[2]。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是国内2013年出现的光学矫正设备,其适应范围较角膜塑形镜更为广泛[3],但目前关于该矫治方法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较为缺乏。此次研究即对照分析两种矫治方法对近视儿童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近视儿童纳入此次前瞻性对照研究。年龄8~13周岁,裸眼视力<0.8、最佳矫正视力>1.0且散光<1.50 D,均为双眼近视,符合角膜塑形镜及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适应证[4];排除合并内眼疾病或眼病家族史者。在征得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角膜塑形镜组)、B组(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组)。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病程、近视程度等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矫治方案

两组儿童均接受眼科综合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眼生物测量、彩色眼底照相等,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所致角膜水平/垂直方向曲率选配合适的镜片。A组使用美国景德嘉润欧几里得试戴镜片,镜片标准[5]:镜片上下活动度在1~2 mm范围内;中心定位理想,不会发生左右运动、旋转运动;荧光素染色图谱内反转弧区、基弧区、定位弧区、周弧区可清晰、准确显示。嘱儿童每日角膜塑形镜佩戴8~10 h。B组验配特殊设计的旁中心离焦镜片眼镜[6]。

1.3 检查指标

分别于戴镜前、戴镜6个月后,测量其眼轴长度变化,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获取近视屈光度变化参数,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度衡量[7]。此外,使用欧卡斯(OQAS)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儿童戴镜6个月后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进行分析以评判其视觉质量[8]:OSI正常范围为<0.5,OSI>1.5表明眼内散射较为严重;MTF越高,视觉质量越佳;SR范围为0~1,SR越大则视觉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性别、近视程度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病程、屈光度、眼轴长度等计量资料以()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轴长度变化

两组儿童戴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均较戴镜前增加,A组戴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低于B组,长度增加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戴镜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比较(mm,)

表1 两组儿童戴镜前后眼轴长度变化比较(mm,)

注:与B组比较,*P<0.05

时期 A组(n=46) B组(n=46)戴镜前 24.75±0.88 24.69±0.84戴镜6个月后 24.95±0.67 26.03±0.62长度增加值 0.18±0.31* 1.73±0.46

2.2 屈光度变化

两组儿童戴镜6个月后屈光度均较戴镜前增加,A组戴镜6个月后屈光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戴镜前后屈光度变化比较(D,)

表2 两组儿童戴镜前后屈光度变化比较(D,)

注:与戴镜前比较,*P<0.05

时期 A组(n=46) B组(n=46) P值戴镜前 -3.00±0.74 -2.79±0.71 >0.05戴镜6个月后 -3.45±0.68* -3.81±0.80* <0.05

2.3 视觉质量变化

两组戴镜6个月后OSI、MTF、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戴镜6个月后视觉质量比较(D,)

表3 两组儿童戴镜6个月后视觉质量比较(D,)

指标 A组(n=46) B组(n=46) P值OSI 0.68±0.11 0.71±0.09 >0.05 MTF 37.81±1.76 36.95±1.88 >0.05 SR 0.49±0.05 0.47±0.08 >0.05

3 讨论

近视伴有眼轴增长、角膜曲率改变[9]。除强调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外,目前临床控制近视的手段包括药物、框架眼镜、接触镜等[10]。

大量研究证实,佩戴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逆性屈光矫正方法,通过后表面四弧设计,角膜塑形镜能够达到暂时性重塑角膜的目的,从而降低角膜屈光度数、改变周边屈光状态[11],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态,促使中央角膜变平、中周部角膜变陡,从而促使周边屈光度发生近视性漂移,抑制眼轴、玻璃体腔增长变化;2)角膜塑形镜佩戴后,眼球成像像质可得到明显改善,更为清晰、舒适的像质也有利于延缓近视进展[12];3)作为一种硬质镜,角膜塑形镜拥有机械压迫作用,角膜在受到合适机械压迫力的作用下更为平坦,近视发展也可得到良好控制。此外,人眼在正视化过程中,视觉反馈是视觉发育的重要环节,既往观点认为,黄斑中心凹与视力正式化过程密切相关,但最新研究发现,周边视网膜在控制眼球增长过程中扮演着较黄斑中心凹更为重要的角色[13],角膜塑形镜能够同时降低中央屈光度与周边屈光度,达到延缓或阻止近视进展的目的。然而,由于角膜塑形镜使周边视网膜屈光相对于黄斑中心凹产生远视离焦,儿童眼轴可能发生补偿性增长,并表现为眼轴长度的增加[14]。在本次研究中,A组戴镜6个月后屈光度增加得到一定控制,但也伴随着眼轴长度的上升,与既往报道具有一致性。

除影响屈光度、眼轴长度外,由于角膜塑形镜直接与眼睛接触,对佩戴者的环境及卫生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佩戴不当则极易引发角膜炎等眼部炎症[15]。同时,作为一种硬质镜,角膜塑形镜的适用范围也受到明显限制,对于近视度数较高、角膜过于扁平或弯曲、眼睑过小的近视儿童并不适用。因此,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案也一直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所在[16]。

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是一种框架眼镜,其镜片折射率为1.55,采用旋转对称设计,镜片中心20 mm直径范围内屈光度与相应近视度数符合,离开镜片中心20 mm处360°向周边逐渐加光+1.00 D,其度数呈渐变特点,故能够达到抗远视焦的目的[17]。同时,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的球面镜设计亦可有效避免镜片在黄斑区投影面上出现明显的旁中心离焦现象,故对于延缓近视进展有着积极作用。然而,本研究B组戴镜6个月后眼轴长度增长、屈光度进展程度较角膜塑形镜更为明显,说明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效果逊于塑形镜,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框架眼镜镜片在角膜前12 mm处,眼球在镜片后的转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矫治效果[18]。需要注意的是,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并不存在角膜塑形镜配适不良、镜片污染等风险,在使用便捷度、安全性方面拥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儿童近视的早期效果值得肯定,但其矫治效果较角膜塑形镜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两种矫治方案的中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以及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的优化思路,对于儿童近视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戴镜眼轴屈光度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