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自主 互动即来

2018-11-01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金映秋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8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课堂

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 金映秋

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中不仅老师与学生互动,更重要的是老师组织学生和学生的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把提问的主体权交给学生,更需要教师控制自己的干预冲动,以一种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在问的方法、问的时间、问的动力上花功夫,锻炼学生会问、多问、乐问。同时在相互倾听中,老师把同学之间的见解串联起来,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课堂成为各种声音回响混合的“交响乐团”。

一、会问让互动有源头活水

孩子天生是个提问家,因为传统教育缺乏对答疑的耐心和犯错的宽容,导致孩子闭上了提问的嘴巴。适度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互动才有可能。

1.跟着老师问——我问本我能

个别学生因为早先提问得不到鼓励,所以习惯做“听众”。课堂思维游离在外,偶尔集中某个感兴趣、听得懂的内容上,就“顺手牵羊”地学了点内容,这样的学生学习被动。老师要让他“鹦鹉学舌”般地跟着老师说:“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帮助他知道什么是提问,可以怎样来问,体验提问没有那么可怕和困难,再启提问的新旅程。

2.先学而问——问出前思后想

低年级大部分学生总是以为提问就是碰到某道题目不会做时就问:这个题目我不会做,怎么做?他不知道是因为理解上的问题才会导致方法性的问题,所以要让孩子有序表达,会问出自己理解某个概念或方法上的困惑,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出前思后想。如三年级下册学习分数的认识, 例题呈现如下信息: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如下问题:

此问学生很有道理,也很鲜活,据此展开讨论,孩子们兴趣盎然。

3.顺势追问——引发深入思考

让学生学会提问还可创设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追问,引发深入的探究。如《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两个相似的数7203000和7020030,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教师追问:自己读一读7203000和7020030这两个数,你读出疑问来了吗?

生:为什么7020030的零读两个,7203000的零都不读出?

师:看来有的0是要读出来的,有的0是不读出来的。对此你会进一步地追问什么呢?

生:哪些数位上的0要读出来?含有0的数的读法跟以前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二、多问让互动练就真才实学

为了避免课堂40分钟的局限性,老师应充分放手,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鼓励学生你问我答,在倾听、辩论、操作中互助合学,教室里散发生命成长的气息。

1.课前问——导学单牵出真疑惑

有效课堂离不开精心预设,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很多老师离孩子很远,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困惑在哪,常常用自己的想法来臆断孩子,结果往往“你的热情柔情我永远不懂”。不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学,老师搜集典型问题,课上由学生的问题单刀直入。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周期》的教学中课前布置:自学数学书第30页和31页的内容,关于“简单的周期”这一课你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你可以明知故问一个你懂的问题。

第二天收集同学们的问题,发现小宇同学提出一个孩子们自然想到而老师却会忽略的问题:

据此,课就这样引入:

师:小宇在预学中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周期是不是就是一周和一个星期? 你们说呢?

生:不是,周期是规律……

师:有同学说周期就是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有同学说只要有规律的就是周期。也有同学说一个事物重复出现就是周期。这些同学说的都有点道理,数学讲究表达得规范、简洁和精确。你们的理解简洁、规范和精准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孩子们就围绕自己提出的“什么是周期?”“依次重复是什么意思?”等问题展开讨论。

2.课中问——即时提问引出真互动

(1)随时就问要筛选

问题没有好坏,只要孩子问出的都是好问题,老师的工作就是组织学生一起区分哪个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价值,哪些是本节课需要讨论的,哪些可以课后或者以后再研究的。

(2)刨根问底有回应

告诉孩子你没有听懂是解答者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解答者解答完后要询问大家:我说明白了吗?这样让提问的孩子卸下“我没听懂,我很难为情”的心理包袱。鼓励他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到自己明白为止。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生1:52395239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万零五千二百三十九,零到底要不要读?

生2:算盘挡位上没有空的,哪来的0呢。所以不加零。

生3:五千三百二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为什么要加个万字?

生1:万级读完就要加个万字,不然读:

五千三百二十九五千二百三十九就不对了。

生3:为什么个级读完不加“个”字?

生4:五千二百三十九个一就是五千二百三十九呀。

几个来回的对话让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而提问的同学也心服口服,得到满足。

(3)尊重他人有规则

孩子往往想到自己的问题时很容易激动,特别想表现自己的思考和倾听,所以常常一个同学在回答某个同学问题的时候,孩子会不理会别人的问题,争着举手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缺乏尊重的行为老师给予提醒:他人的问题先听明白,即使自己明白也要照顾他人,一个问题没有理清,一般不能举手问其他问题,因为你不倾听他人,他人也不会倾听和搭理你。通过对孩子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的社会行为的培养,慢慢形成有效问答的规则。

3.课后问——查漏补缺真同学

孩子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不同,常导致掌握知识程度有差异,目前大班额的课堂不能让每个孩子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及时解答,老师可利用早读、课间、午休等碎片时间进行小组为单位的互助答疑活动,同学共进,教室就能温暖到每个孩子。

三、乐问让互动提人生技能

学业分数并不是学习成绩的唯一指标,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共情、尊重他人、诚实、坚持等人生品格和技能。这些都需要老师有意鼓励,用理解、尊重去无痕引导,孩子才乐意提问,愿意分享。

1.正面鼓励——不着痕迹的理解

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合理所在,只要老师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真诚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提问,绝不能否定或嘲笑孩子的提问。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时曾练习过如下图中的同类习题,并讲解如何思考,但当布置如下题时,满以为孩子都会了,没想到第二天来一个成绩中等的女孩子告诉我这题不会做。

师:这题不是昨天讲过一样的题目吗?

学生一脸疑惑。

生:老师,不是呀,这题有个“时”?

师:啊?哦,你不会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谢谢你如实告诉我!

细读“被除数至少增加( )时”和“被除数至少增加( )”发现,“时”加和不加都不会影响答题的方法,但没想到孩子对每个字都会那么在乎。她这么“细致”地分析,却把自己带入“死胡同”。也许当时她会想“怎么被除数会增加几个小时呢”?难道题目出错了?这题跟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想来孩子不会做就很正常。

老师的耐心倾听不仅让孩子们放松自己的心理界线,还给同学们示范了如何对待有问题的孩子,让大家看到:只要能问都会被接纳,都会得到帮助,以后学生就能敢于提问。

2.刻意记录——看得见的坚持

如果有学生第一个敢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除了鼓励他的诚实和大胆外,课后老师可有意记录在课堂上提出的具体问题,并且加星以记录并评价他的提问能力。一段时间后给坚持提问的同学评选“小小学问家”,并适当奖励,如一些糖果,一张奖状,甚至一次特别的活动机会等。

3.统计奖励——合作学的常态化

孩子们希望看到自己的进步,还愿跟伙伴比赛,所以他们热衷于“加星奖励”。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奖励规则:每人提前准备问题若干写在便利贴上交给答疑者,提问的同学每人每个问题加一颗星,解答的同学每解答一个问题加一颗星,由小组长统一记录加星,定期汇总,优胜者给予特别奖励。慢慢地提问互答就成为课堂的常态。

当然,基于学生自主提问的互动教学并不总是张弛有度,顺利展开,其间有离题、停顿,甚至停滞。课堂上孩子能鼓起勇气说出“我不知道”,这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精彩。老师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和挫折都是了不起的,以倾听者、合作者的姿态对待每个孩子的发言或沉默,适度地对提问进行可视化的记录,互动共学才会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