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观察及研究
2018-10-31崔潇文
崔潇文
【摘 要】目的:研究观察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内到我院就诊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本组42例患者均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此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结果: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45.96±11.3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45.15±19.42)ml,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波动小,创口未见渗血,术后24h开始进食,术后48h便下床活动,37例术后第6d拆线,余下5例术后第7d拆线。术后随访3-6个月,经CTA与三维重建检查,瘤腔明显缩小,未见内漏,血流通畅,支架没有移位、变形。结论: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成功率高等特点,治疗腹主动脉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临床观察
【中圖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指腹主动脉呈现出瘤样扩张状态,一般直径增大50%以上则可定义为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常见于老年男性,男女的发病率比例约为10:3,特别是吸烟者,吸烟会大大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1]。AAA切开术与人工血管置换术是治疗AAA的传统术式,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0世纪90年代,腔内隔绝术(EVE)猛然兴起,是一项介入微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腔内隔绝术逐渐替代传统术式成为治疗AAA的重要措施[2]。本文笔者将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内收治的42例AAA患者作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内到我院就诊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只有13例,最小的43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56.4±5.29)岁。本组42例患者通过CT、DS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彩超等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等病例。另外,术前,7例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2例伴有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都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由介入科的医生及外科医生协作完成,具体操作,如下所示:取平卧位,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处理之后,常规消毒并铺巾,对双侧股动脉进行解剖并分离,右侧股动脉直接穿刺,将动脉鞘置入,经由动脉鞘,将超滑导丝引入,基于导丝的引导作用下,将带有黄金标尺猪尾巴导管置入,进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过程中,需测量并了解以下几点情况:(1)腹主动脉瘤近端瘤颈的长度与直径,观察扭曲状况,查看是否存在附壁血栓。(2)观察腹主动脉瘤的基本情况,包括大小、位置、形态和动脉分支。(3)准确测量双肾动脉开口与腹主动脉分叉间的距离。(4)了解双侧髂总动脉、股动脉以及髂内外动脉的基本情况。(5)观察分析内脏动脉的开口和血流状况。综合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需要,栓塞一侧或者双侧髂内动脉。根据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以及DSA所测得的数据,选择规格合适的支架。在此之后,将黄金猪尾导管退出,并将单弯导管引入,通过超滑导丝的引导,送导管直达胸主动脉,与超硬导丝交换,导丝的远端位于胸主动脉近端,将导管及动脉鞘退出,并切开股动脉,随后,将24F支架释放器引入,定位准确后,再释放带膜支架主体与右侧支。在此基础上,通过腹主动脉造影,检查腹主动脉瘤有没有被完全隔绝,同时观察肠系膜下动脉、肾动脉情况,另了解保留的髂内动脉血供状况,若是满意,则将导丝、释放器以及导管撤出,依次缝合切口、皮下组织与皮肤。
2 结果
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2-214min,平均(145.96±11.38)min,术中出血量107-598ml,平均(345.15±19.42)ml。术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状态,体温波动不大,创口未见渗血现象,术后24h开始进食,术后48h便下床活动,37例术后第6d拆线,余下5例术后第7d拆线。术后随访3-6个月,经CTA与三维重建检查,瘤腔明显缩小,未见内漏,血流保持通畅,且支架没有发生移位、变形等情况。
3 讨论
腹主动脉瘤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且梅毒、动脉中层囊性变性、先天性发育不良、结缔组织疾病等也可能引起该病,男性、吸烟、高血压以及高龄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3]。现目前,关于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脂、心率等)、手术治疗(如人工血管置换术、腹主动脉瘤切除术)、腔内治疗等[4]。经典腹主动脉切除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临床价值不高。1990年Parodi首先开展腔内隔绝术,为治疗腹主动脉开辟了新途径[5]。国内而言,1997年,景在平等学者首次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且成功,自此以来,腔内隔绝术作为一项微创技术,逐渐应用至临床,特别是合并有各种脏器疾病的高危病例,该技术不仅具有创伤小的特点,而且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深受患者青睐[6]。
综上,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毛兰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3):146-147.
黄雨燕,郑艺红.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围手术期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01):166-167.
刘智情.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30+133.
公培娟,王仁鸿.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术中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11-913.
姚彦军,曹坤利.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4):86-87.
李晓强,桑宏飞,孟庆友,段鹏飞,钱爱民,戎建杰,李文东.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4(0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