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8-10-31周楚婷
周楚婷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该走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也让辅导员成为优秀人才愿意选择的职业。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27
在高校的教育环节中,辅导员是学生与教师、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时代下,高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都开始了一番改头换面的改革,辅导员队伍如何在这样的大浪潮下不掉队,成为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而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整体质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1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017年教育部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职责、选聘标准等内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后,具备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主要指辅导员的岗位要相对稳定,成为一项可一终生从事的专门职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是基础,职业化是其目的和归宿。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1工作职能需要“反思教研”
随着中国高校改革的深入,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要求以及管理方式等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从单一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到如今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多方面的工作,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从最初简单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硬到如今的面面俱到。辅导员不仅要有熟练的管理学生的业务能力,更要有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思想跳跃幅度大,自我意识强,情感情绪更为丰富,三观处于形成期,故而心理问题复杂多变。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他们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既是老师,又是亲人。新时代的辅导员需要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做好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针对具体问题要善于分析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工作方法,具备“反思教研”的观念和能力。
1.2职业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明晰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这导致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出现“双重领导”的情况,辅导员的职责出现了泛化,还让辅导员严重缺乏职业归属感。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辅导员团队也应该将职能细化,逐步实现专岗专人专事,这样才能在日益变化的辅导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1.3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任何岗位首先要专业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职业化。高校辅导员成为专门的职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从发展之初的兼职化变为如今的专职化,高校辅导员已经完成了职业化的初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是实现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归宿和目的。只有高校辅导员团队越来越专业化,甚至专家化,才能在变化快速的时代下把握住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脉搏,让高校学子们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2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角色定位冲突难以消解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还面临着更多的角色定位。如辅导员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员,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各方面信息的信息员,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联络员,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面对如此多重、复杂、无期限的工作状况,辅导员本身容易出现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把握度不够的情况,也容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和健康问题。所以,新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道路因其繁杂、无序、无时限而举步维艰。
2.2专业素质的需求不够明确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要求较为广泛,只要和教育、思政、心理、管理等专业相关就可以,甚至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没有明确要求。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是因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面广泛,几乎任何文科专业和文理科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科辅导员在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对辅导员的职能本身不够明确,我国目前也没有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统一规范,自然也就对专业要求不明晰。而很多辅导员都是靠经验工作,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意识不足,就算意识到提升专业化的重要性,也会因为琐碎繁杂的事物和薄弱的职业化、专业化素养而没有精力、没有目标去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
2.3現实状况与个人期待落差较大
很多人认为辅导员在高校中身份多样,应该会掌握最直接的发展资源,其待遇和发展前景一定也很好。但事实却差强人意。首先辅导员由于其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所以工资普遍不如研究生以上毕业的教师团队工资高。其次,辅导员接触更多的是学生和各个方面的分管负责人,很少会直接接触到校级以上领导,做的事情又都是最琐碎繁杂的,很难有时间再去拓展自己的交际阶层。
而从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其身份定位的双重性,高校辅导员既可以选择管理干部发展序列进行升级评定,也可以选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进行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看上去选择多,前途也一片光明,但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会遇到许多问题。首先是管理干部发展序列方面。高校在行政方面的发展名额是有限定的,辅导员能够占到的名额往往非常少,如果没有突出贡献很难晋升。就算晋升了,也会转岗不再当辅导员,而在岗的辅导员也就始终都没有行政头衔,待遇也就上不去。一个职业始终没有经验丰富的高职位在岗人员,这对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方面同样艰难。目前高校中教授、副教授职称的辅导员占比较少。辅导员大多忙于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工作的时间都嫌不够,也就对学术研究力不从心了。同时,与他们共同竞争的还有专业的思政老师、心理老师等,工作杂而泛的辅导员几乎没有评定的优势。
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
3.1明确专业素质需求,建立系统的培训制度
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入职要求比较宽松,而入职后专业化难推动。这势必要对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
所以,要想实现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首先需要高校确定辅导员的专业需求,明确自己学校所需的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如文学院的辅导员应以学文学类、教育类、心理学类的为主。文学院的学生较为感性,比理科类的学院更容易情绪化,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更多变,需要辅导员有亲身体会的优势。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自主意识,面对多变的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政问题,一定要调动起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简单地和前一任辅导员一样,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3.2开发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教育部43号令从标准层面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要求等做出了规定,对辅导员职业的等级标准和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和统领性要求。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职业能力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现階段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辅导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任职能力外,还要具备和多个领域的学生事务工作部门对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因此要考虑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框架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职业管理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三个层面进行构建。明晰的职业能力标准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将职业能力提升作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自觉追求。
3.3加强政策支持,提供完善的职业化发展规划
作为高校中越发重要的职业,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越来越专业化的人才来担当。但人才是需要光明前景才能形成良性的职业发展生态,如果让人才看不到发展的未来,岗位留不住人,连职业化都无法做到,更无法做到专业化。
所以,政府可以根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性,制定符合辅导员的晋升方式。如以管理和教学两方面的实践成果、科研成果为双向评定标准,让辅导员的晋升可能性更大。同时,在人事设置上可以对辅导员的行政职位不做太大限定,晋升后的辅导员可以继续留在岗位上,让辅导员真正实现职业化。
4结束语
高校中的学生工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也是最繁复最琐碎的工作之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制度方面、观念方面的改变,还需要和高科技多媒体相结合,用云数据等方式将学生工作打理得更规律。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与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的双向成长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琦.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以北京地区6所艺术院校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z1):73]76.
[2]农雁玲,邓晓绮.基于提升总体幸福感的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广西49所高职院校为例[J].商情,2017,(42):185]187.
[3]陈永华,王明旭.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与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393]393.
[4]朱志明,赵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19(5):102]105.
[5]洪盛志.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7(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