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8-10-31杨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

杨媛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深,因此,发展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路径。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要通过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合理城镇建设规划,来打造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05

1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所谓城镇化就是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不断转变的复杂的过渡过程。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是人类为了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总过程。

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大约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递增。2017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60%以上。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老百姓们越来越多的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但也必然带来长期超负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相协调,不仅对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起到巨大的作用,也为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保障。

2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1)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理念滞后。生态文明背景下,城镇化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受传统的冒进式城镇化的影响,新型城镇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往往容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承载能力,这样的城镇化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产生经济增长而生态环境枯竭的情况,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趨势十分严峻。其次,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各种不合理的新城区、产业园、工业城一再成为建设热点,占用过多的良田耕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得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一部分城镇重建设、轻规划,缺乏一个科学的总体土地规划,激化耕地与城镇化建设用地的矛盾,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所以科学的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环境基础建设承载力弱。一方面小城镇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很难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的企业,而为了发展经济,它们往往对一些污染率、排放率高的企业开绿灯,降低环保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方对生态治理基础设施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也是造成城镇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财政收入低,在城镇化建设中,对于收益快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存在严重偏向性,而对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园林绿化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投入较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失衡,这就造成在城镇化过程中污染与生态治理的矛盾不断加大。

(3)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结构的失衡。相比于低能耗、低排放、高就业率的第三产业而言,第二产业工业便成为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的主要的消耗者、城镇的主要污染者。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偏重于高耗能、高排放的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这是我们国家在城镇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无论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城市发展层次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占60%以上。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21亿元,增加值比重占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尽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总产值比重仍然较低。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逐渐加深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的枯竭,破坏生态和谐。

3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1)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在我们国家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但从广义上来说,民众对于生态理念的接受或者实践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推广普及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工作。通过利用媒体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活动,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积极接受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让全社会形成一定的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广泛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去。二是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利用好城镇社区这个基础阵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培训,使人民在宣传教育中深知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所在,增强人民对绿色家园的向往。同时,也可以积极推进环保教育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大力创建绿色城镇。三是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推广,鼓励每一位城镇居民养成在城镇化进程中,养成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到出行到消费,要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生活中的每个细枝末节,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态素质和修养。四是必要时适当奖惩。对部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注意生态保护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处罚,而对于那些具有充分环保意识的企业或个人,可根据实际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强化人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

(2)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壮大一些高科技、高效能、低碳环保的支柱型企业以及做强做大,比重不断提高的服务业。可以说,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产业,没有有力的产业做支撑,城镇化也不过是无水之源,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通过吸收农民就业,逐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高质量的产业基础。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要让城镇化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就要逐渐淘汰那些耗能高、污染大、排放高的传统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的生态型新兴产业,依照本地的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的扶持相关环保产业,不断提高优质产业的比重。二是重视企业低碳生态技术创新。探索以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为特点的低碳技术是很多国家和地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途径,通过创新技术发展,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优质服务业。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医疗、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等生态类型服务业,并注意不断提高城镇设施的容纳力度,从而更好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支撑。

(3)加强城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基础设施薄弱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社区绿化并非城镇生态建设的全部,推进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做保障。因此,要把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建立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管道,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采用天然气、煤气等代替煤炭燃烧,加快煤改气工程,提高城市气化率;不断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建立高效低碳的城市交通系统;积极打造宜居、绿色城镇,提高绿化面积,改善城镇环境;完善资源再利用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健全土壤环境检测体系,强化重金属污染集中治理。

(4)加强对城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一是要强化立法和执法。就是要制定和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各种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坚决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权责明确,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生态环境治理策略,才能为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防护和保障。二是要加强地方政府监管。例如在引进外资和扶持部分企业时,要首先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污染情况,着力发展那些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型企业,对于那些环保型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管政治,并加强高污染企业的整顿工作。三是加强配套政策的支持,如实行生态占用补偿,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等等,严格把控生态体制的改革,有效引导生态城镇建设。四是加强城镇的绿化建设,修复城镇生态。杜绝城镇化建设中乱占良田林地的行为,对乱砍滥伐的现象进行严格惩处,提高城镇绿化面积,合理规划设计,增加投资进一步提高城镇绿化水平,不断建设适合人们居住、景色优美、舒适和谐的城镇环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建设出生态文明城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完善城镇生态化建设规划。城镇规划要有很强的整体性和战略性,目前我国的城镇规划还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并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整体生态规划,大部分城镇仍然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城镇规划的。可以说,这样的城镇发展规划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镇化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对城镇的规划中,必须考虑到当地环境、资源、文化特征,加強本地区资源环境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相融合,设计出以人为主体,能够满足城镇居民多样化需求、并统筹城镇各类用地及空间区域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化建设规划。具体来说,在城镇规划过程中,要着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古迹,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来保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防止各种形式主义影响城镇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强、王斌、江立华.论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J].湖北社会科学,2015,(05).

[2]陈俊梁、徐敏、陈瑜.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生态文明特征[J].农业经济,2015,(04).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