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免疫学第二课堂构建对学员的影响研究∗∗
2018-10-31王钰姝陈俊国曾冬梅
王钰姝,陈俊国,孙 溦,曾冬梅,陈 戬
(1.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重庆 400038;2.陆军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重庆 400038;3.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前沿和交叉学科[1-2],与其他课程(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护理英语等)相比,免疫学内容更为枯燥和深奥,理论性和逻辑性更强,且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3-5]。于护理本科生而言,理想地掌握免疫学知识对今后临床工作至关重要[2]。目前护理教学工作者为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进行了许多尝试,如案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讲授和案例融合、情境教学法、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等,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6-8]。但是以教师为主导、传统授课为核心的第一课堂以外的第二课堂在护理免疫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为多方位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医护人员,需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9]。为了提高学员对免疫学的掌握度,提高学员综合素养,本研究探讨了本科护理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第二课堂对学员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陆军军医大学2015级本科学员中选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员41名,女生38名,男生3名,年龄19~20岁,平均(18.7±0.5)岁;观察组学员40名,女生39名,男生1名,年龄18~20岁,平均(19.1±0.3)岁。两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员由相同授课教师进行免疫学授课。对照组施以常规教学法:以授课教师按照教材、教学目的等进行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员课前预习、课上听授课教师讲授的同时对知识要点做笔记、课后复习与讨论等,理解与巩固免疫学知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第二课堂教学,具体方式为:(1)授课教师为学员准备免疫相关疾病的案例(如过敏性哮喘、天花、伤口感染、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等),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知识以小故事的形式对前述各案例具体情况进行汇编,格式不限;(2)4组对各自汇编的案例小故事进行情景模拟,模拟过程中授课教师参与讨论,并进行相应补充、纠正或知识点外化等,如通过引入典故激发学员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3)结合学员模拟过的案例情境,针对性地指导学员进行文献查阅,鼓励学员对文献的背景知识、历史典故等进行查阅;(4)为学员制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要求学员围绕前述免疫性疾病的理论知识、发生机制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相互答疑(如是否有过花粉/食物过敏的经历?为何会发生花粉/食物过敏?其发生机制?为何3~6月龄婴儿容易出现感染?为什么提倡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期间鼓励辅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如相互扮演花粉过敏患者和护理人员)深入地理解所学的免疫知识和熟悉相关护理操作,最后授课教师给予总结分析。
1.3指标评估 学期末使用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评估所有学员对免疫学教学环境的满意度,该量表共含50个问题,总分归类标准:0~50分判为教育环境非常差,51~100分判为存在诸多问题,101~150分判为较好,151~200分判为非常好[10]。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通过两项测试:(1)采用在护理免疫学教材和临床案例的基础上编制的护理免疫学试卷对两组学员免疫理论知识进行评估,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阐述题,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免疫知识水平越高;(2)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两组学员免疫性疾病护理技能及口头表达能力,考试涉及过敏性休克、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标准化患者,含护理技能和口头表述(有关免疫性疾病的护患交流、宣教等)两个考核模块,每个模块含20个考核点,使用Likert 3分制量表,3分判为良好、2分判为一般、1分判为较差,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更高。护理免疫学试卷和OSCE考核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0.82,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表1 两组学员护理免疫学考试和OSCE考核结果比较分)
*:P<0.05,与同组学期初比较;#:P<0.05,与对照组学期末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学员对免疫教学的满意度 DREEM量表实际发发81份,有效回收80份(其中观察组回收40份),回收率98.76%;观察组DREEM最低分152.65分,最高分189.75分,平均(184.25±12.92)分,远高于对照组的(155.08±1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期初与学期末两组考试结果 学期初两组护理免疫学理论考试、OSCE考核总分、免疫疾病护理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5.14、3.13、6.05、2.81,P>0.05);学期末两组护理免疫学理论考试、OSCE考核总分、免疫疾病护理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分均较学期初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3.97、2.59、3.64、3.81,P<0.05),见表1。
3 讨 论
护理免疫学作为护理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所含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性非常强,且与临床实际密切相关[11],由于学习难度较其他学科大,且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因此在护理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为让学员直观地了解和感触免疫学,激发并提升其对免疫学学习的热情度和积极性,本研究构建了护理免疫学第二课堂,由学员就免疫疾病案例自行汇编小故事,进行情景模拟,引入相关免疫疾病典故,进行角色扮演,以持续激发学员学习免疫学的兴趣,使理论知识变得更丰富、更具趣味性,让学员更好地掌握免疫知识。学期末使用DREEM量表评估所有学员对免疫学教学环境的满意度,DREEM量表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12],结果发现观察组学员非常认可常规教学结合第二课堂的模式,DREEM平均分为(184.25±12.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通过护理免疫学试卷和OSCE考核发现,学期末观察组护理免疫学理论考试、OSCE考核总分、免疫疾病护理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免疫学试卷和OSCE考核信度均可以接受(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81)。顾江等[11]也认为,开展第二课堂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个体潜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导致的对学生某种程度上的忽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护理本科免疫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第二课堂有效地对传统课堂上枯燥的免疫学知识进行迁移,提高了学员对免疫学教学环境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学员对免疫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免疫性疾病的护理技能及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