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及GA/HbA1c比值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

2018-10-31卢亚男孙志新刘丽俊葛晓春刘晓燕韩桂艳王旭泽

重庆医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微血管比值视网膜

卢亚男,孙志新,刘丽俊,葛晓春,刘晓燕,高 宇,韩桂艳,王旭泽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北承德 067000)

目前糖尿病被认为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最新中国2型糖尿病(T2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男性为11.7%,女性为10.2%,且发病呈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其中糖尿病肾病(DN)是T2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最终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甚至发生死亡。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但因HbA1c的测量可能受红细胞寿命和血红蛋白生命周期的影响,因此DN患者测量HbA1c可能不准确。糖化清蛋白(GA)是血液中血清清蛋白和葡萄糖非酶促形成的糖基化产物,能够反映测定前2~3周的血糖水平[1]。 GA检测的是血清 GA占血清总清蛋白的百分比,避免了血清蛋白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GA不受红细胞寿命的影响,这种蛋白质糖化反应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有研究显示,GA水平是T2DM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相关[2]。近几年人们开始关注GA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发现与HbA1c相比,G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更大的相关性[3-4]。进一步研究发现,GA/HbA1c比值与T2DM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5-6],但有关其是否与DN相关的研究较少,且意见不一致。国内关于GA、HbA1c与DN关系的研究较少,尚缺乏GA/HbA1c比值与DN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GA、HbA1c、GA/HbA1c比值与DN的关系,进一步为DN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0月住院T2DM患者220例,男108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7.08±10.25)岁,平均病程(10.68±3.84)年。DN诊断根据美国肾脏基金会(NKF)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指南标准:(1)大量蛋白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微量清蛋白尿。具体分析为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300 mg/g作为DN组,共100例;UACR≤300 mg/g作为单纯T2DM组,共120例。同时其他因素引起尿蛋白应除外: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统占位、畸形、感染、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恶性高血压、严重的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严重的血液病、肿瘤性疾病或怀孕等引起尿蛋白被排除。T2DM入选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T2DM诊断标准。酮症、急慢性感染及免疫系统病变被排除。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GA、HbA1c、GA/HbA1c比值,胱抑素C(Cystatin C,Cyc)、β2微球蛋白、UACR、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酸、平均血糖(MBG)、视网膜病变。监测住院第2天三餐前、三餐后、睡前血糖。MBG为1 d内7次血糖检测的平均值。

2 结 果

2.1两组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DBP及血脂、尿酸水平及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SBP、BMI、BUN、Cr、β2微球蛋白、Cyc、GA、GA/HbA1c值在DN组均高于单纯T2DM组,MBG、HbA1c水平在DN组均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

续表1 两组各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

2.2GA/HbA1c比值、GA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 GA与MBG、HbA1c、GA/HbA1c比值、UACR均呈正相关(r=0.641,P=0.000;r=0.728,P=0.000;r=0.634,P=0.000;r=0.189,P=0.049)。GA/HbA1c比值与MBG、Cyc、UACR均呈正相关(r=0.184,P=0.030;r=0.204,P=0.034;r=0.242,P=0.011),而GA/HbA1c与HbA1c无明显相关性(r=0.410,P=0.672)。

2.3Logistic回归分析 以T2DM患者有无肾病为应变量,将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病程、SBP、DBP、TC、TG、HDL、LDL、MBG、GA、HbA1c、GA/HbA1c比值、视网膜病变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SBP、MBG、GA、GA/HbA1c比值、视网膜病变与DN相关,年龄、性别、BMI、DBP、TC、TG、HDL、LDL、HbA1c与DN不相关,见表2。

表2 DN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GA、GA/HbA1c比值、HbA1c诊断DN的诊断效能

2.4ROC曲线 分别计算GA、GA/HbA1c比值和HbA1c预测D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曲线见图1。GA对T2DM患者DN诊断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6.80%、86.4%、42.0%,HbA1c对T2DM患者DN诊断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45.7%、64.2%,GA/HbA1c比值对T2DM患者DN诊断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29、72.3%、76.2%,见表3。

图1 GA、GA/HbA1c比值和HbA1c预测DN的ROC曲线

3 讨 论

目前的血糖监测指南建议应用血糖自我监测(SMBG)及HbA1c测定来准确评估血糖状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虽然HbA1c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血糖水平的金标准,但对于贫血或血红蛋白病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测定受影响,从而影响HbA1c的检测。NORIMATSU等[7]一项在DN透析患者中比较HbA1c与GA对血糖控制评估准确性的研究显示,GA与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无明显相关性,提示在DN中GA对血糖控制评估可能更准确。本研究通过分析血糖监测指标与DN发生的关系,证实HbA1c水平在DN组较单纯T2DM组低,GA水平在DN组较单纯T2D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HbA1c与GA水平呈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9]。

国外一项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的试验(DCCT)在大规模病例队列研究中纳入1 441例受试者,随访6.5年,结果表明MBG与HbA1c和GA水平密切相关[10]。本研究也观察到MBG与GA及GA/HbA1c比值相关,与以往研究一致。研究证实GA在反映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水平上比HbA1c更敏感[11-12]。DCCT研究同时发现,HbA1c和GA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密切相关[10]。但只有HbA1c与心血管并发症有关,两种评估血糖方法互补。但另外一项关于GA和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却发现,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GA可能优于HbA1c[2]。本研究未发现HbA1c与DN相关。虽然该研究发现HbA1c与DN的发生无相关性,但DCCT病例队列研究及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HbA1c与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硬化相关[10,13]。因此,HbA1c对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仍至关重要。

SELVIN等[14]发现,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T2DM患者,GA均与DN相关。YOON等[15]关于血糖评估指数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发现,GA水平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较HbA1c更紧密相关。本研究观察到UACR与GA呈正相关。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与DN相关,说明GA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4]。

国外关于GA/HbA1c比值与T2DM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GA/HbA1c比值与T2DM肾病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文献均较少。有研究报道,GA/HbA1c比值与餐后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密切相关[16]。日本学者SAISHO等[17]研究发现,T2DM患者胰岛细胞水平低下与持续较高的GA/HbA1c比值有关。另外有研究发现,老年T2DM患者GA/HbA1c比值能很好地反映血糖波动水平,且血糖水平的波动与老年T2DM患者的认知障碍密切相关[18]。JUNG等[19]关于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发现,GA/HbA1c比值与T2DM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本研究观察到UACR与GA/HbA1c比值呈正相关。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A/HbA1c比值与DN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比值、GA及HbA1c诊断DN的AUC分别为0.745、0.660、0.526,依次缩小,表明T2DM患者GA/HbA1c比值和GA预测DN的发生更可靠,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0]。

综上所述,在T2DM患者中,GA和T2DM患者发生DN相关;同时,在预测DN发生方面,GA与GA/HbA1c比值比HbA1c更可靠。但是该研究有一定局限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没有长时间随访,GA和GA/HbA1c比值是否为预测DN的最合适指标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微血管比值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