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训练的探讨

2018-10-31牟晓凡

中国音乐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唱团声部中学生

牟晓凡

一、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训练的必要性

和声听觉训练是高等音乐教育视唱练耳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用听觉记忆来分析和明辨音程、和弦及和声功能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弦结构,敏锐地听出和弦色彩、性质及和声功能,获得系统的音乐听觉。”①笔者认为,在中学生合唱团中除了进行音准、节奏、发声等基础技术训练外,还需要进行和声听觉训练,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审美情趣”“审美素养”提升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基本要点之“审美情趣”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同时,深圳市教育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在中小学生八大素养之“审美素养”的提升标准中指在中小学生须“传唱百首经典歌曲……推进乐器进课堂活动……丰富文艺社团……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审美素养”标准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提出了明确要求。

合唱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课程板块,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②中,合唱一词共出现了8次,分别为:对于3——6年级的学生,应“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对于7——9年级学生,应“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在该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演唱”部分明确要求:“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其他多声部合唱形式。”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合唱水平需要达到何种要求,做出了明确说明和规范的指导。而要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和“多声部合唱形式”等目标,学生需要在扎实的音乐技能基础之上,加强和声听觉能力训练。

(二)学校美育的催化剂

2016年7月,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上,全球合唱界的数十位专家联合建议中国重视合唱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专家们认为:“合唱是集体的艺术、和谐的艺术,是其他教育工作难以替代的重要形式。加强青少年艺术修养,提高青少年合唱水平,不仅是合唱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美育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

听觉是音乐存在的前提。③和声听觉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立体音乐意象,更深层次理解合唱音乐的内涵。合唱排练中过于重视横向音准会导致单旋律思维明显,缺少多声部的立体意识;过于侧重发声、用声能力等技术层面的声音训练,会缺少对纵向音准和音乐整体性的理解及感受。通过加强和声听觉训练,可以兼顾两者,更加均衡地训练学生多声部的立体意识和对音乐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拓展中学生合唱团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合唱艺术审美意识,增强合唱艺术的音乐表现力,做学校美育的催化剂。

(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中国举行,时任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的冈特·铁驰先生说:“文化只有在世界文化范围内予以交流,才能得以提高和生存。”④在这届比赛中,合唱指挥家吴灵芬喟叹:“中国的合唱水准在整体上与欧美甚至日本至少相差了50年……合唱是个多声部的概念,不是齐唱。西方孩子从小就树立了多声部的概念,中国的音乐是线性的单声音乐概念。这就需要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合唱艺术训练……如果中国的合唱发展不能从教学入手,不能在合唱指挥的人才培养、曲目建设和树立正确的合唱艺术概念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国的合唱水准永远上升不到一个应有的高度。”⑤

七年后,“2017世界合唱大奖赛暨第三届欧洲合唱比赛”在拉脱维亚举行,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陈光辉评委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谈道:“中国合唱团的优异表演已经很接近西方的审美,同时又保有我们民族的特色和唱法……比如在中国,有更多的队伍走出来,跟世界接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⑥

近代合唱源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唱诗班,圣咏合唱、教堂经文歌历经了千百年的传承,合唱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在西方,人们认为“合唱是净化人类心灵最好的方式”⑦。国外的合唱课程设置与训练方法有什么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在匈牙利,音乐基础教育以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⑧作理论支撑。这套教学法结合了匈牙利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以歌唱、合唱为主要内容。柯达伊认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⑨。在匈牙利,合唱是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且训练中非常注重学生和声音响的塑造。在美国,合唱是幼儿园至四年级、五年级至八年级确定达到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被列入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年)。2014年颁布的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中,再次将合唱、合奏等表演活动设定为学生在21世纪必须具备的技能。⑩美国的合唱声音训练中包含了音程、和弦练习,如四度、五度、八度及半音的和声听觉训练,同时结合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体系进行合唱训练。⑪在乌克兰的基础美育中,合唱是其核心成分。在训练多声部和声听觉时,每首二声部及以上声部的音乐作品都要求孩子达到从“耳朵”到“心灵”完全掌握的程度。⑫

二、关于国内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训练的研究综述

笔者通过搜集近二十年与和声听觉训练相关的著作、论文后发现,国内对和声听觉训练的研究多集中于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对于中学合唱团的和声听觉训练则较少涉及(详见表1)。

表1

其中,尤家铮、蒋维民的《和声听觉训练》和蒋维民的《音乐听觉训练12讲精选案例56》对“和声听觉训练法”做了总结。两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和声听觉训练”的训练方法、教程的安排、课程的顺序,以及每一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与训练方法等,可以将其作为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能力训练的参考教材。许敬行的《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一本系统地训练和声听觉的教材,书中从三和弦介绍至无关系转调,概括了传统和声的主要课题。书中有970条练习,并附有练习步骤与指导要求,但对于中学生合唱团的和声听觉训练而言偏难,只能用前面少部分练习作为训练补充。刘春荣的《和声分析》是一本分析和声谱例的作品,合唱团指导教师可在读谱时用于谱例和声分析,将技术结构分析与艺术表现相协调,更好地把握曲目和声色彩。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的《视唱练耳分级教程》共分为八个级别,每一级都有阶段目标,在节拍——节奏、音程——和弦、旋律——调式等基本项目上的训练内容一目了然,并且这一系列书籍将学习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使学生全面了解学习的进程,提前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可以逐级使用,把“按部就班”和“期待远方”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比较实用。安亮山、刘诚、卫栓龙的《实用音乐听觉训练》一书的前身是前两位作者在1999年创作的,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听觉训练》。本书是一本视唱练耳的教辅类图书,每一章内容都涵盖三个部分:概念建立、名词解释、练习内容,以听辩为主进行讲解和练习,以缓解和改变音乐学习者在听觉练习中的被动状况,全书由易到难,重听辩,中学生合唱团可挑选部分内容进行实践。杜永寿的《内心音乐听觉在音乐创作中的功能》一文,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分析了内心听觉的含义,文中写道:“没有普通听觉的感知积累,内心听觉不可能凭空而来。”⑬作者认为内心听觉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并且是一种真实可感的心理活动能力。文中还分析了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以内心听觉为媒介将精神体验和音乐思维写作相联系的过程,对合唱团训练教师关于音乐听觉、和声听觉、内心听觉的认识更深入了一层。黄创艺的硕士论文《和声听觉的感知过程》对和声听觉的定义、感知过程以及训练方式等都做了论述,文中涉及许多视唱练耳专业的内容,因作者师从蒋维民,我们可以将二者的著述结合进行研究学习。段玲丽的硕士论文《中学合唱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中学合唱实践性教学手段的原则和具体应用等,以期实现中学合唱教学手段实践性的转变,此文与中学生合唱团的训练最为接近,可以借鉴。官亚菲的《将实际音乐作品引入音乐听觉训练的研究》和杨白雪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都涉及国内和国外的和声听觉训练方法,并探讨了用实际音乐作品作为和声听觉训练内容的设计方案,在中学生合唱团进行和声听觉训练实践之前可以借鉴。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训练的研究多针对高校及音乐专业学生,对于中学生群体、合唱团等兴趣组织的和声听觉训练涉及较少。

三、国内外中学生合唱团和声听觉训练手段的比较

当前我国中学生合唱团以声音技巧训练为主,少有对和声听觉训练和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笔者认为:第一,当前我国中学生的音乐欣赏思维习惯和音乐教育内容主要以单旋律音乐为主,导致学生对多声部合唱音响缺乏审美意象;第二,我国相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合唱发展在社会基础方面较薄弱,专业合唱作品较少;第三,合唱排练教师大多不是合唱指挥专业的毕业生,通常由普通音乐教师进行合唱训练,对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理论不够重视;第四,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较差,部分中小学为追求升学率而导致音乐教学处于边缘状态,长期缺课造成学生音乐基础能力差、理论知识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机会的增多,部分地区的音乐教师已意识到,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和声听觉培养的重要性,但囿于知识结构、专业方向等原因,和声听觉训练内容较少涉及或难以展开。

国外的和声听觉训练重视合唱中和声音响的塑造,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作支撑。2004年10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论坛”上,法国音乐教育家在会上介绍了法国称为“Formation Music”的课程。“Formation Music”不是我们认为的视唱练耳、音准节奏等合唱技能,应译为“音乐能力培养”,其重在整体音乐能力的培养。⑭在训练手段方面,国外的和声听觉训练重视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进行,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练耳:通过音乐作品训练听觉》⑮一书中,作者选取了14首完整的作品或乐章作为教材。作者认为,“理解音乐作品是目的,而听觉训练只不过是达到这个目的手段。”这本书为我们的听觉训练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路。

综上,国外的和声听觉训练不单是为了训练合唱团,其理论体系和训练手段渗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而且是以培养整体音乐能力为目标。他们在日常的音乐课程中已掌握了合唱所需的和声听觉基础技能,在合唱团排练中便可以针对不同作品有目的地训练相关技能。

小 结

通过观摩国内合唱团排练、大师班、合唱研讨等活动,笔者发现,在目前国内普通中学合唱团的训练中,占据排练时间最多的是横向音准和发声、用声能力训练,而国际水准的合唱团则更多地关注纵向音准、和声效果与声部和谐。

表2 合唱比赛标准 ⑯

以上各项标准都需要合唱队员具备良好的和声听觉能力。一线的音乐教师需要认识到,合唱不再是每个声部把音唱准、把节奏唱准、加点动作增强作品表现力就算完成了作品。倘若想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真谛,使学生在合唱中把握音乐整体的和谐度、声部间的控制和平衡,那么和声听觉能力的训练需要渗透到合唱排练的每一步。

注 释

① 转引自杨白雪《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③ 〔美〕多纳德·霍杰斯著,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二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④ 李瑾《中国合唱与世界接轨差得很远》,《音乐周报》2010年3月31日第5版。

⑤ 同注④。

⑥ 详见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musicamundi?ssl_rnd=1509895682.0472&is_hot=1。

⑦ 周箴石《浅谈美国合唱》,《学术论坛》2007年第7期。

⑧ 详见百度百科“柯达伊教学法”词条: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目前世界上所广泛应用的教学法之一,由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其教学理念包括“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等。

⑨ 同注⑧。

⑩ 详见刘沛2016年6月深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现场讲座。

⑪ 同注⑦。

⑫ 连云《谈乌克兰中小学合唱队初期阶段的训练要素》,《音乐时空》2015年第13期。

⑬ 杜永寿《内心音乐听觉在音乐创作中的功能》,《中国音乐》1996年第3期。

⑭ 张萌《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记中法视唱练耳教学论坛》,《音乐周报》2004年11月26日第6版。

⑮〔美〕G.威特利奇、L.汉弗莱斯著,孙从音译《练耳:通过音乐作品训练听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⑯ 详见中国艺术教育网http://www.chinaartedu.net/1a38231。

猜你喜欢

合唱团声部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青蛙合唱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